课件编号19959776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及作业设计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1240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 cover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课时主题 习作例文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一、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习作例文,结合批注,加深理解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和直接抒情的写法。 2.感受陈小允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体会他对祖国、对语文的不舍之情;感受母亲和毕大妈的生活智慧,体会作者对阳光的喜爱和对母亲、毕大妈这样人的赞美。 二、课时评价任务 1. 能结合批注,加深理解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和直抒、间接抒情的写法。 (目标1) 能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感受,感受到作者抒发的情感。(目标2) 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别了,语文课》讲了“我”因全家移民和张先生给“我”一本书后,“我”对语文课的态度由“厌恶”变成“喜爱”,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没有机会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 并决心自修语文的事情。本文把“我”对语文的不舍之情始终贯穿于叙事之中。无论是与父亲的对话,还是老师、同学的留言和送书,都饱含着“我”对祖国、对母语的不舍之情。《阳光的两种用法》以老阳儿为线索,描写了“母亲用阳光晒被子”“毕大妈用阳光晒水”的“阳光的两种用法”。作者以情带文,写出了阳光带给自己童年的幸福回忆,表达了对阳光的喜爱和对母亲、毕大妈这样人的赞美。 四、课时学生实际水平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与本单元类似的体例,且在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对本单元要求掌握的写作方法有所了解,所以,理解起来并不难。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进一步巩固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和直抒胸臆的写法,为后面的习作打下基础。 五、学习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学生接答:问句 学生接答:具体的人、事或者景物之中。 1.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匆匆》和《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在《匆匆》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了一连串的———( )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 在《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中作者不仅运用了独白,还把情感融入到———( ),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变化。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两篇习作例文,继续体会表达情感的方式。 学生知道《匆匆》运用大量问句来直接抒情,《那个星期天》是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者景物之中来表达真实情感。活动意图说明:回顾本单元课文中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为后面的例文学习做铺垫。环节二:读通课文,了解内容1.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我”从开始不爱学习国语、默书不合格,到将要移民时开始悔恨、懊恼,并逐渐喜欢上国语,最后下决心好好自修国语。 2.学生汇报,提出自己的质疑: 我为什么要移民? 我为什么一开始不喜欢语文呢? 后来我为什么又喜欢语文了呢? 我以后还能继续学习语文吗? …… 1.接下来请大家快速通读课文,说一说《别了,语文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2.亲爱的同学们,在你们刚刚阅读的过程中,对于这篇习作例文你们有什么质疑的吗? 3.老师根据大家的质疑,进行了这样的梳理: (1)“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课文是怎样表达这种变化的? 4.顺着同学们的质疑,于是老师梳理出这样的主问题:课文是怎样表达我的情感变化的呢?带着这样的主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共学探究,感悟课文的写法。 学生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提出自己的问题。 活动意图说明: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环节三:共学探究,感受情感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表格中的提示,在文中勾画出能够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相关的句子。 学生汇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