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079442

23《“诺曼底号”遇难记》 第二课时 分层作业(含解析)

日期:2025-04-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100次 大小:625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二,课时,分层,作业,解析
  • cover
第23课 《“诺曼底号”遇难记》 分层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诺曼底”号遇难记》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课文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短篇小说。 B.“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体现了哈尔威船长的冷酷。 C.课文多次描写了雾,因为这是造成海难的原因之一,同时,这样的环境描写也渲染了气氛。 D.课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突出人物品质。 2.对“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一句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哈尔威船长也有些惊慌,一时忘了船上的确切人数。 B.天黑,场面混乱,哈尔威船长一时无法清点人数,六十人是他的估计。 C.灾难降临,哈尔威船长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早就做好了与船共存亡的准备。 D.由于船上一片混乱,声音嘈杂,情急之下,哈尔威船长把自己给忘了。 3.下列不属于人物动作描写的是(  ) A.他笔直地站在那里,望着远方。 B.听了这感人的故事,他难过地低下了头。 C.他羞得满脸通红。 D.夜静极了,黑暗中他大步向前走去。 二、填空题 4.读拼音,根据语境写词语。 (1)“玛丽号”在“诺曼底号”的船身上pōu kāi   一个大kū lóng   。 (2)哈尔威船长在他的船长gǎng wèi   上,指挥着,zhǔ zǎi   着,领导着大家。 (3)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kě bēi   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5.指出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填序号)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否定和讽刺 (1)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    (2)海员们都说它很“年轻”,因为它才七岁,是1863年造的。    (3)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福大副?”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的体裁是   ,课文按照   的顺序写作,以“  ———  ———  ———为线索讲述了“诺曼底号”遇难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英雄船长的形象。 7.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1)解放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落入冰kū long   的小学生。 (2)救援工作进行得 jǐng rán yǒu xù   ! (3)为了wéi chí   家里的生活,爸爸一天到晚地奔波忙碌着。 三、课内阅读 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了。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8.“犹如铁铸,纹丝不动”既表现了船长   的精神,又反映了他看到大家得救后内心的   。 9.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就沉入了海底? 10.画横线的句子通过   描写,进一步突出了哈尔威船长的   和人们对他的赞美之情。 11.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随着轮船一起沉没而不想办法逃出来? 12.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时履行了怎样的“做人之道”? 四、现代文阅读 生死攸关的烛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为了把德国入侵者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来取。为了情报安全,她想过许多办法,最后,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