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17316

通用新版声律启蒙第21课《七虞其三》课件 +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106201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通用,新版,声律,启蒙,21课,七虞其三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声律启蒙》教学教案设计 课题 声律启蒙七虞(三) 教 时 45分钟 主备人 丁老师 教学内容 秦对赵, 越对吴,钓客对耕夫。 箕裘对杖履,杞梓对桑榆。 天欲晓,日将晡,狡兔对妖狐。 读书甘刺股,煮粥惜焚须。 韩信武能平四海,左思文足赋三都。 嘉遁幽人,适志竹篱茅舍; 胜游公子,玩情柳陌花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诗文中的押韵(ū)、平仄、对仗等相关知 识。 2、过程与方法:结合释文读诗文,能够用自己的话正确地说出诗文的主要 意思:能联系生活,尝试拟作三字联、四字联、五字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诵读中感受诗文的节奏美与韵律美,形成良好诵 读习惯,养成喜爱诵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感受对子的妙处 了解相关历史典故 教学准备 教学PPT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音乐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声律启蒙七虞的第三小节。(PPT第1页) 首先我们还是来欣赏一下音乐,大家根老师一起跟着音频唱吧。(PPT第2页) 营造学习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 二、 新授感悟 1.正字正音、发现韵脚、读出韵律(PPT第3.4页) (1)师范读(课件出示)老师给大家读一读,请看大屏幕,注意听清老师读的字音,找找声律的感觉。 找出文中找出文中“ū”韵的字,提示,押“ū”的字就是韵脚,读音要拉长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内容。(2分钟) (3)全班接龙读。(2分钟) (4)小组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读。打快板读、拍手读、自打节奏、唱读…… 4、展示读。 5、习古人的读法。平长仄短,声断气连,字正腔圆。 2.图示解读 图文对照,理解字义 通过熟读原文,我们了解了七虞的第三段内容。事物有相对。我们现在来看看图示解读,进一步来了解一下这段内容吧 师:通过展示PPT的图文译文讲解重点的字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文 秦对赵, 越对吴,钓客对耕夫。 译文:秦国和赵国相对,越国和吴国相对,渔夫和农民相对 箕裘对杖履,杞梓对桑榆。 译文:继承父业和最尊老人相对,杞木梓木对桑树榆树 箕裘:能继承父业,引申指能继承父业的后辈,箕,簸箕,用柳条编制而成。 杖 履:拄拐杖穿鞋子(的人) 箕裘:《礼》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于,必学为箕。箕,屈柳成箔也。 天欲晓,日将晡,狡兔对妖狐。 译文:举着乘酒的酒樽和提着装酒的壶相对。狡猾的兔子和阴险的狐狸相对 晡:日午也。 读书甘刺股,煮粥惜焚须。 译文:战国时期,苏秦夜晚读书,为防止困倦,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提神;唐代时,李勣(jì)的姐姐病了,他在为姐姐煮粥时,灶火烧到了他的胡须。 刺股:《国策》苏秦说秦不行,乃夜读书,欲睡,则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焚须:《唐书》李勣姊病,自为粥而焚其须。 韩信武能平四海,左思文足赋三都。 译文:汉初大将韩信,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四海,定天下,后被封为淮阴侯,晋朝文学家左思,十年写成《三都赋》人们争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 韩信:《汉书》韩信佐高祖,平四海,定天下,封淮阴侯。 左思:《晋书》左思三都赋十年乃就,入争录之,洛阳纸贵。 嘉遁幽人,适志竹篱茅舍; 胜游公子,玩情柳陌花衢。 译文:合乎情理而退隐的隐者在竹篱茅舍中舒适自得,喜欢享乐的公子们整天闲游于花街柳巷。 幽人:隐居之人 玩情:沉溺于感情 陌:街道 适志:使自己的志向得以满足 柳陌花衢:指妓院聚集之处 横:四通八达的大道 三、历史典故 讲解历史典故,激发兴趣 读书甘刺股(PPT第17页) “读书甘刺股”是说,为了读书,甘愿扎自己的大腿 古时候,有个叫苏秦的人,读书特别刻苦。白天已经读了一天书,晚上也不出去玩,接着读。可是读着读着,他困了,上眼皮和下眼皮直打架,就要合上了。苏秦不愿意睡,还有好多书要读。他就找了把锥子,往自己大腿上扎,哎哟这个疼啊。不过,疼完了,瞌睡虫也赶跑了。苏秦有了精神,就继续读书学习。后来,他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