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59354

2树之歌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412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之歌,教案
  • cover
树之歌 一、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学生能认读1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0个字,掌握形声字和形近字的识字方法。 (2)理解感知: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感受树木的美丽和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 理解树木的特点,通过字词句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观察力。 三、教学难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结构,特别是形声字和形近字的辨析。 (2)理解树木与环境的关系,如“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① 师展示一幅森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树木,提问:“谁能说出图片中有哪些树木?” ② 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树木种类,教师适时引导,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 (2)复习热身 ① 快速回顾一年级学过的树木知识,如“松树的叶子是什么样的?” ② 教师出示一些树木图片,学生快速说出树木名称,检验学生的记忆力,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3)引入课题 ① 教师指着图片中的一棵不常见的树,说:“这是一棵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朋友,它在《树之歌》中也有提到哦,你们想不想知道更多关于它的故事?” ② 学生表达好奇和期待,教师顺势揭示课题《树之歌》,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感知 (1)自主朗读,感知韵律 ① 学生自由朗读,尝试找出课文的韵脚和节奏,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② 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韵脚和节奏,教师适时引导,如“杨树高,榕树壮”中的“高”和“壮”。 (2)教师领读,纠正发音 ① 教师示范朗读,特别强调容易读错的字音,如“枫树秋天叶儿红”的“儿”字要读轻声。 ② 学生跟读,教师个别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准确读出每个字的音。 (3)图文对照,理解特点 ① 展示课文中的树木图片,让学生将图片与文字对应,如“梧桐树叶像手掌”。 ② 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树木特征,尝试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初步理解树木的特点。 (4)分组比赛,激发兴趣 ① 分组进行朗读比赛,每组选择一种树木,看哪组能最快读出其特点。 ② 教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三)字词句解析 (1)生字解析 ① 选取“杨”、“榕”、“枫”等字,讲解形声字的构造特点,如“杨”字,让学生观察“木”字旁和“易”字的组合,理解“杨树”与“木”有关。 ② 比较“松”和“柏”,引导学生发现“木”字旁的共同点,同时讲解“松”和“柏”字的发音规律,帮助记忆。 通过“棉”和“桦”的对比,分析“木”字旁与“木”字的关系,以及“木”字旁在不同字中的含义变化。 (2)句子分析 ① 以“枫树秋天叶儿红”为例,引导学生观察“枫树”的叶子在秋天的变化,理解“红”字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② 分析“松柏四季披绿装”,讲解“披”字的动态形象,让学生想象松柏四季常绿的景象。 ③ 引导学生找出比喻句“梧桐树叶像手掌”,讨论“像”字在比喻句中的作用,让学生尝试用生活中的事物来比喻,培养想象力。 (3)句型探究 ① 选取“木棉喜暖在南方”,讲解“在”字表示位置的用法,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其他表示位置的词语,如“守北疆”。 ② 分析“金桂开花满院香”,引导学生找出“满”字描绘的场景,体会“满”字的丰富含义。 ③ 通过“银杏水杉活化石”,讨论“活化石”一词的特殊含义,让学生理解这是一种比喻,表示这些树木的古老和珍稀。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互动方式,如提问“哪个字是形声字?”、“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结合课文插图或实物模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互动探究 (1)理解“活化石”概念 ①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我们通常会把银杏和水杉称为“活化石”呢?(提示学生思考这些树木的特殊之处) ②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活化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