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66381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179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五上《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 课题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3.通过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和事迹,感受作者对于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殷切期望。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通过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和事迹,感受作者对于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殷切期望。 板块一:了解题目意思 1.刚和同学们见面就能够感受到大家朝气蓬勃的气息,今天的你们就如那初升的太阳,明天你们就是祖国的栋梁。早在100多年前,有个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个人就是———梁启超。 2.他写下的这篇文章,叫做《少年中国说》。板书课题,提问“说”是什么意思?请看字典中的解释。你选择哪一个?“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在字典中的解释是言论;主张。如以后我们会学到的《马说》、《爱莲说》等文章都属于议论文体。 3.《少年中国说》就是梁启超围绕“少年中国”发表自己的主张。他洋洋洒洒写下三千多字,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三节。 板块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第一自然段,我们反复读过的,没有生僻字,而且读过之后大致的意思大家也能了解,现在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读一遍。师:如果把这段话分成两部分,你会怎么分?生:第一句一部分,后面的是第二部分。生:这样分的理由:看句子。第二部分虽然很长,但是中间都是逗号,属于是一句话师:还有其他理由吗?生:第一句起到了总起的作用,后面的部分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师:第一句是抛出个观点,后面是对它的解释。这样的段落结构属于总—分。 3.齐读第一句。今日?现在是2023年10月26号。那么梁启超写得这个今日是什么时候?生: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这篇文章他写于1900年。师:是的,1900年,晚清的时候,离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那时候的中国是什么样的中国呢?出示当时的背景材料。《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帝国主义联合起来,组成八国联军,勾结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攻陷了天津和北京等地。当时八国联军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治,只能由帝国主义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滥言,也为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先生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4.观察本段的句子特点,主要写了少年与国。那么少年应该怎样做才能建成少年中国呢?完成图表 5.图中词语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 (1.形式上,词语按照数字排列,整齐且有变化。2.内容上,前后关联,范围也在扩大。因为只有富、强、独立,所以推动自由、进步,最终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6.同学们,想象你就是那一百多年前深处乱世的一位少年,同时又是一位今日之少年,让我们怀着少年之责,一起和老师合作着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做到连贯而有气势。 板块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自然段,这段话不太好读,先跟老师读。 2.借助注释,小组讨论,尝试翻译理解这段话。我们一起看看第2段到底说了些什么?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小组讨论,尝试翻译这段话。学生自由熟悉第二段的内容。(原文、注释、想象画面)3.老师出示图片,学生说原句,并说出象征喻义。课件展示注释、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