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273017

通用新版声律启蒙第37课《十三元其一》课件 +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110205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通用,新版,声律,启蒙,37课,十三元其一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声律启蒙》教学教案设计 课题 声律启蒙十三元(一) 教 时 45分钟 主备人 丁老师 教学内容 幽对显,寂对喧,柳岸对桃源。 莺朋对燕友,早暮对寒暄。 鱼跃沼,鹤乘轩,醉胆对吟魂。 轻尘生范甑,积雪拥袁门。 缕缕轻烟芳草渡,丝丝微雨杏花村。 诣阙王通, 献太平十二策; 出关老子,著道德五千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韵文《十三元》,理解大意。 2、熟读诵读韵文,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指引学生理解韵文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 2、通过诵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准备 教学PPT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音乐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声律启蒙十三元真的第一小节。(PPT第1页) 首先我们还是来欣赏一下音乐,大家根老师一起跟着音频唱吧。(PPT第2页) 营造学习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 二、 新授感悟 1.正字正音、发现韵脚、读出韵律(PPT第3.4页) 1、学生自由读第一段。 读文贵正,音正则字准,气正则韵出 2、个别读,全班听,注意正音。 3、学生听老师范读,注意长句划分节奏 词有节奏,句有停顿,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试着用节奏线画一画停顿的地方,学 生听并划出句子内停顿的地方 4、全班学生诵读。 5、找出韵脚。(显、喧、源、暄、轩、言、魂、门、村)。 6、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提示学生注意平仄,读出韵律和节奏) 7、注意体会平仄。 2.图示解读 图文对照,理解字义 通过熟读原文,我们了解了十三元的第一段内容。事物有相对。我们现在来看看图示解读,进一步来了解一下这段内容吧 师:通过展示PPT的图文译文讲解重点的字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文 幽对显,寂对喧,柳岸对桃源。(PPT第6.7.8页) 译文:隐藏对显现,寂静对喧嚣,种着柳树的河岸对开满桃花的水源。在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中,柳岸往往是与离别情义怀远人相关联的。 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支相赠的风俗,为何古人送别,老和柳枝“过不去” 其义或有二:一、“柳”谐音“留”,《诗经》便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语,可表达依恋不舍之情;二、柳条生命力强,“随地可活”,可以此祝愿远别之人,到了异地后能随遇而安。 莺朋对燕友,早暮对寒暄。(PPT第9.10页) 译文:黄莺为朋对燕子作友,早上和傍晚,气候冷暖的变化。 莺朋、燕友:成群结伴的黄莺和燕子。引申为结伴寻春。 寒暄连在一起用的时候,则表示问寒问暖的椅子,现在多指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 鱼跃沼,鹤乘轩,醉胆对吟魂。(PPT第11.12页) 译文:游鱼跳出沼泽,白鹤乘坐轩车。醉后的胆量对诗人的精魂。 醉胆:醉酒后的胆量,形容豪气。 吟魂:诗人的梦魂或诗兴 轻尘生范甑,积雪拥袁门。(PPT第13页) 译文:范冉煮饭的甑里落满了细微的尘土,袁安的门口堆满了厚厚的积雪。 甑: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 缕缕轻烟芳草渡,丝丝微雨杏花村。(PPT第14页) 译文:长满绿草的渡口飘起缕缕轻烟,开满杏花的村庄落着丝丝细雨。 杏花村:经常指的是卖酒的地方 词句 诣阙王通, 献太平十二策;(PPT第15页) 出关老子,著道德五千言。 译文:隋朝哲学家王通,曾向隋文帝进献安邦治国的策略,“因奏太平之策十有 二焉,推帝皇之道,杂王伯之略,稽之于今,验之于古,恢恢乎若运天下于掌 上矣。”惜乎不被接纳,王通遂退居黄河、汾水一带从教,授徒自立。后世附 会唐初名臣房玄龄、魏征等人也曾是王通弟子。 春秋时期,尹喜为函谷关关令时观星望气,见东方有紫气西迈,知有圣人 将至。不久老子驾青牛薄板车至函谷关,尹喜迎老子入官舍,以师礼事之。留 老子盘桓了百日之后,尹喜向老子相求:“先生您要归隐,我留不住,但还请 在归隐之前,为我写本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