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31741

26忆读书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416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读书,教学设计
  • cover
《忆读书》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冰心先生的读书经历和感悟。 2. 技能目标:学生能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学会分析句子含义。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认识到读书的乐趣和价值。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冰心先生的读书经历,体会读书带来的快乐。 2. 分析课文中重要句子,理解其深层含义。 三、教学难点 1. 对比不同书籍的特点,理解冰心先生的阅读选择。 2. 体会文中所表达的读书方法和读书对人生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分享个人的读书经历 ① 以故事的形式分享自己小时候喜欢的书籍,如《安徒生童话》或《格林童话》。 ② 描述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有趣事情,如误读字词引发的误解或笑料。 2. 引发学生共鸣 (1)提问学生:你们平时喜欢读什么书?为什么喜欢这本书? (2)鼓励学生大胆分享,可以是书中的故事、人物,或者是书带给他们的感受。 (3)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简要点评,引发全班对阅读的讨论和兴趣。 3. 探讨读书的快乐 ① 展示一些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引导学生理解读书的价值。 ② 请学生分享他们在阅读中最开心、最难忘的时刻,可以是理解了一个难题,或者是被书中的情节深深吸引。 ③ 教师总结,强调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带来乐趣和情感的共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字词解析与理解 (1)理解生词含义 ① 举例说明:“一知半解”———让学生尝试解释这个词的意思,然后给出正确的解释:对事物了解得不全面,知道得不深透。 ② 课堂活动:找出课文中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津津有味”、“如饥似渴”,让学生尝试用在句子中,加深理解。 (2)探究多音字与形近字 ① 读音辨析:“凯”与“岂”———通过读音游戏,让学生区分这两个字的读音,强调“凯”念“kǎi”,“岂”念“qǐ”。 ② 形近字比较:“诸”与“者”———展示这两个字的字形,讲解它们的部首和含义,让学生记住“诸”是“言+者”,表示“众”,而“者”是独立的字,用作助词或代词。 ③ 课堂练习:设计填空题,让学生在句子中正确使用“凯”、“岂”、“诸”、“者”,巩固记忆。 (3)句子中的字词分析 ① 选取文中句子:“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期待”、“催促”、“含泪”,分析这些词在句子中的作用,理解冰心先生对故事的热爱。 ② 课堂讨论:让学生找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词,集体讨论其含义,如“宴桃园豪杰三结义”的“结义”,解释为结为兄弟,共盟誓约。 (4)句子朗读与模仿 ① 分角色朗读:选择文中冰心先生描述《三国演义》情节的句子,分角色朗读,感受句子的节奏和情感。 ② 模仿写作:让学生尝试模仿《水浒传》中人物描写的方式,创作一段简短的人物描述,如“林冲怒发冲冠,武松豪气冲天”。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生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同时提高他们对课文中句子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三)课文分析 (1)冰心与《三国演义》的初识 ① 分析冰心先生如何在七岁时开始阅读《三国演义》的情景。 ②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述冰心阅读困难的句子,如“字音都读得不对”,讨论如何克服这种困难。 ③ 展示《三国演义》中“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等经典句子,分析其语言特点和故事吸引力。 (2)《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人物比较 选取《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和《水浒传》中的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物,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② 引导学生找出冰心先生认为《水浒传》人物个性鲜明的依据,如“极其生动的风格”。 ③ 比较两部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手法,分析为何冰心先生认为《水浒传》比《荡寇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