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31961

7青蛙写诗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420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青蛙,写诗,教学设计
  • cover
青蛙写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学生能够认读并书写“写、诗”等11个生字,以及认识“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 (2)理解诗歌:学生能够理解青蛙写诗的情境,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并能模仿创作简单的诗歌。 二、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句号和省略号,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教学难点 (1)读好“儿化音”,如“我要写诗啦!”中的“啦”字。 (2)理解小蝌蚪、水泡泡和水珠与逗号、句号、省略号的对应关系,激发想象力。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① 播放雨声背景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雨中。 ② 老师描述雨天的景象,如“小雨点儿落在荷叶上,滴答滴答,沙啦啦的声音。” ③ 提问学生:“听到雨声,你会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2)复习回顾 ① 请学生分享关于青蛙和蝌蚪的知识,如“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 老师出示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复习它们的生长变化过程。 ③ 引导学生说出青蛙的叫声,模仿青蛙的“呱呱”声,活跃课堂气氛。 (3)引入课题 ① 老师说:“青蛙听到雨声,也想写诗呢!我们一起看看它是怎么写的吧!” ② 朗读课文第一、二小节,让学生初步感知青蛙写诗的情景。 (二)初读感知 (1)感知诗歌节奏 ① 学生自由朗读:学生以轻松的语气自由朗读课文,尝试感受诗歌的节奏感。 ② 分析音韵: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淅沥沥,沙啦啦”等拟声词,感受雨声的韵律美。 ③ 朗读示范:教师示范朗读,特别强调“呱呱”和“沙啦啦”的读音,让学生模仿。 (2)理解“儿化音” ① 识别“儿化音”:教师指出“我要写诗啦!”中的“啦”字是“儿化音”,解释其特点。 ② 练习读音:学生跟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出“儿化音”的轻快和活泼感。 ③ 比较差异:对比“我要写诗啦!”与“我要写诗了”,让学生体会“儿化音”带来的不同语气。 (3)初步感知标点 ① 识别标点符号:教师在黑板上写出青蛙的诗,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② 解释作用:教师简单解释逗号、句号和省略号在句子中的作用,如“停顿”和“延续”。 ③ 朗读体验:学生再次朗读青蛙的诗,尝试根据标点符号调整语调和停顿,体验诗歌的节奏变化。 (三)字词学习与标点探索 (1)生字认读与拼音标注 ① 多音字识别:讲解“要”字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如“我要写诗啦!”中的“要”读作“yào”。 ② 形近字辨析:对比“写”与“写”的字形差异,强调“写”字的秃宝盖部分。 ③ 生词理解:解释“蝌蚪”和“水泡泡”的意思,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加深理解。 (2)偏旁部首分析 ① “写”的结构分析:讲解“写”字由“与”和“宀”两部分组成,其中“宀”是秃宝盖的变形,表示与房屋、书写有关。 ② “水”的四点底解析:介绍“水”字的四点底,象征水滴,帮助学生记忆。 (3)标点符号与形象联想 ① 逗号小实验:展示逗号的形状,让学生想象小蝌蚪游动的样子,理解逗号表示停顿的含义。 ② 句号的形状关联:用实物或简笔画展示水泡泡,引导学生将圆形的水泡泡与句号的形状联系起来。 ③ 省略号的创意想象:通过一串水珠的图片,让学生想象省略号表示内容的延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物展示、图片辅助、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生字和标点符号。同时,通过互动问答,如“小蝌蚪为什么觉得自己可以当逗号呢?”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深入理解 (1)角色扮演与情境再现 ①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代表青蛙、小蝌蚪、水泡泡和水珠,每组朗读对应的诗句,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② 创新演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为青蛙的诗添加更多角色和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