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36335

22.《手指》教案和课件(共34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11288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手指,教案,课件,34张,PPT
    22 手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拇、弦”等13个生字,会写“拇、搔”等15个字,会写“拇指、接触”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 3.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出风趣的语句。 4.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5.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二、拓展资源 《口中剿匪记》 三、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五官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你们觉得哪个器官最重要?(学生简单交流)今天我们就选择一个器官,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为它代言。怎样介绍它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手指》一文,解锁幽默密码。 任务一:结合预习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梳理五根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1.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认读词语情况。 琴弦   秽物   轧伤   爱憎 窈窕   渺小   曲线   薄弱 揿电铃  搔痒   拧螺丝  解纽扣 2.结合预习单,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通过写五根手指的_____和_____,说明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要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强弱、美丑之分,从而阐明了“_____”这一人生哲理。 ———课文通过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说明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要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强弱、美丑之分,从而阐明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人生哲理。 3.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画出全文的关键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4.快速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圈画相关语句,填写表格。 手指 特点 作用 大拇指 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 最肯吃苦扶住胡琴琴身,抵住要喷出来的水,按住要流出来的血,顶住要翻倒的东西,翻书页,揿电铃 食指 直直落落,线条强硬,不窈窕;工作复杂 中指 取物时最先碰到物,实际并不出力,只在旁略为扶衬 无名指和小指 ———推动笔杆,遇到危险去试探或冒险,接触秽物、毒物、烈物,承受刀伤、烫伤、轧伤、咬伤,打电话,扳枪机,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 ———地位最优,相貌堂皇;养尊处优。 ———体态秀丽,样子可爱;能力薄弱。 ———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用于掏掏耳朵、抹抹鼻涕。 5.作者对五根手指进行了生动的描写,文中的语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语言风趣幽默。 任务二:品读课文,圈画有趣的句子,体会文章风趣的语言。 1.自读课文第2~5自然段,画出你觉得风趣的语言,跟大家说一说。 (1)大拇指: 片段1: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 ———先总写大拇指形状上的特点(算不上美),再用一个拟人句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三个方面进行描写,语言十分风趣幽默,使原本没有生命的大拇指变得像生活中能够见到的人一样,让人感到亲切。 片段2: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命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先用“但”作转折,写出大拇指“最肯吃苦”的特点,然后以举例的方式写了大拇指有扶住胡琴琴身等作用。“死命抵住”“拼命按住”“用劲顶住”等词语营造出了场景的急迫局促之感,大拇指的劳苦形象就此生动了起来。 ———他扶住琴身、死命抵住、拼命按住、用劲顶住。句中的动词使用非常精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拇指的作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