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341553

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25.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同步测试(含解析)

日期:2025-11-1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4282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解析,测试,同步,问题,俯角,仰角
  • cover
25.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 一、选择题. 1.如果小丽在楼上点A处看到楼下点B处小明的俯角是35°,那么点B处小明看点A处小丽的仰角是(  ) A.35° B.45° C.55° D.65° 2.直角梯形ABCD如图放置,AB、CD为水平线,BC⊥AB,如果∠BCA=67°,从低处A处看高处C处,那么点C在点A的(  ) A.俯角67°方向 B.俯角23°方向 C.仰角67°方向 D.仰角23°方向 3.跳伞运动员小李在200米的空中测得地面上的着落点A的俯角为60°,那么此时小李离着落点A的距离是(  ) A.200米 B.400米 C.米 D.米 4.如图,一架飞机在点A处测得水平地面上一个标志物P的俯角为α,水平飞行m千米后到达点B处,又测得标志物P的俯角为β,那么此时飞机离地面的高度为(  ) A.千米 B.千米 C.千米 D.千米 5.如图所示,某办公大楼正前方有一根高度是15米的旗杆ED,从办公楼顶端A测得旗杆顶端E的俯角α是45°,旗杆底端D到大楼前梯坎底边的距离DC是20米,梯坎坡长BC是12米,梯坎坡度i=1:,则大楼AB的高度为(  ) (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41,1.73,2.45) A.30.4 B.36.4 C.39.4 D.45.4 6.小明使用测角仪在甲楼底端A处测得熊猫C处的仰角为53°,在甲楼B处测得熊猫C处的仰角45°,已知AB=4.5米,则熊猫C处距离地面AD的高度为(  )(参考数据:sin53°≈0.80,cos53°≈0.60,tan53°≈1.33) A.13.6 B.18.1 C.17.3 D.16.8 7.小敏利用无人机测量某座山的垂直高度AB.如图所示,无人机在地面BC上方130米的D处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22°,测得山脚C的俯角为63.5°.已知AC的坡度为1:0.75,点A,B,C,D在同一平面内,则此山的垂直高度AB约为(  ) (参考数据:sin63.5°≈0.89,tan63.5°≈2.00,sin22°≈0.37,tan22°≈0.40) A.146.4米 B.222.9米 C.225.7米 D.318.6米 8.如图,小慧的眼睛离地面的距离为1.6m,她用三角尺测量广场上的旗杆高度,仰角恰与三角板60°角的边重合,量得小慧与旗杆之间的距离BC为5m,则旗杆AD的高度(单位:m)为(  ) A.6.6 B.11.6 C. D. 9.清明假期,小明和小亮一起去爬山踏青,感受春的味道.小明和小亮分别选择了两条不同的路线登顶,如图,小明从A点出发水平直行到达了B点,然后沿坡度为i=0.75:1的斜坡BC走500米到达C点处,再从C点出发水平直行120米到达D点,最后从D点沿着坡度为i=5:12的斜坡走520米登顶到达E点,而小亮选择了从A点直接沿着斜坡AE登顶E点,已知小亮在山顶E点测得山脚A点的俯角为22°,则AB的长度约为(  ) (参考数据:sin22°≈0.37,cos22°≈0.93,tan22°≈0.40) A.230米 B.240米 C.250米 D.260米 10.为了纪念巴蜀中学首任校长周助成和首任教务主任孙伯才而修建的助艾亭,见证了巴蜀走过的风雨历程;助艾亭下的石榴花,阶梯边的蓝楹树,也陪伴着一届届巴蜀学子的青春成长.小宇和小轲两位同学准备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对助艾亭的高度进行测量,他们在临时搭建的一个坡度为12:5的钢板斜坡上的F点测得亭顶A点的仰角为13°,F点到地面的垂直高度FG=1.8米.从钢板斜坡底的E点向前走16.25米到D点,测得亭前阶梯CD的长度为2.5米,坡度为3:4.C点到亭中心O点的距离为1米.根据测量结果,助艾亭的高度AO大约为(  )米.(参考数据:sin13°≈0.22,cos13°≈0.97,tan13°≈0.23,A;B,C,D,E,F,G各点均在同一平面内) A.4.9米 B.4.6米 C.6.4米 D.6.1米 二、填空题 11.如图,飞机P在目标A的正上方,飞行员测得目标B的俯角为30°,那么∠APB的度数为   °. 12.已知甲、乙两楼相距30米,如果从甲楼底看乙楼顶,测得仰角为45°,从乙楼顶看甲楼顶,测得俯角为30°,那么甲楼高是   米. 13.如图,小明在教学楼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