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345799

四单元 神州音韵(四)——《牧歌》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9-17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190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学设计,八年级,音乐,初中,人教,牧歌
  • cover
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四) --《牧歌》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无伴奏合唱《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作者瞿希贤根据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成无伴奏合唱曲,使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不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为空虚,意境得到升华。由于这首无伴奏合唱较原民歌更加丰富、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并成为无伴奏合唱的珍品。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歌曲《牧歌》,感受蒙古族音乐的辽阔,悠扬,同时体会蒙古族人民对家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聆听、模唱、探究的过程中,了解蒙古民歌长调的音乐特点。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连线处的演唱方法,并能够用舒展、辽阔地情绪演唱歌曲《牧歌》。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 2.学唱《牧歌》,准确把握音乐节奏及音准。 3.感受无伴奏合唱的艺术魅力,学习二声部合唱《牧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播放视频,蒙古族乐曲《万马奔腾》,通过视听结合感受乐曲热烈的情绪,以及展现草原特有的壮观场面。之后,老师引出新课,另一首描绘蒙古辽阔草原的歌曲《牧歌》。 (二)教授新课 1.初步感知 (1)老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感受歌曲呈现的画面。(在辽阔的草原,蓝蓝的天上飘着云,白云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展现了大草原和谐美好的画面) 聆听音乐《牧歌》。 (2) 分析歌词与旋律之间的关系: 提问:听完这首歌曲,你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回答:它们是相对应的! 上句:蓝天白云———音高(上句“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它的旋律也像白云一样在高空行走,示范唱上句歌词)。 下句:绿草羊群———音平(下句“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它的旋律也像羊群一样稳稳的落在地上,示范唱下句歌词)。 (3)思考填空: 牧歌是(一)段体音乐。它 有(二)个乐句。 提问:现在有个问题考考大家!你知道《牧歌》是几段体音乐吗?它有几个乐句组成呢? 回答:这是一首由两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音乐。你答对吗? (4) 分析曲式结构: 第一乐句旋律在高音区,以“5”为骨干音,唱得悠扬飘逸。(示范唱旋第二乐句旋律在中音区,以“1”为骨干音,唱得浑厚平稳。塑造出一望无际辽阔草原的美丽意境。 (三)学唱歌曲 (1)老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引导学生为歌曲划分乐句。(歌曲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之后,老师进行总结:蒙古族民歌的特点,短小精悍。两个乐句组成了一个乐段,表达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乐思。这是一首一段体歌曲。 (2)老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画出旋律线,感受旋律起伏。(歌曲旋律起伏较大) (3)老师弹奏钢琴,引导学生进行发生练习,并口述注意事项。用a唱:12 34 | 54 32 | 1—|| (4)老师出示歌曲,学生随琴视唱歌谱,启发学生找出演唱困难的乐句。之后,老师带领学生复习延音线的知识。 (5)老师弹琴,学生填词,完整演唱歌曲。之后,师生讨论,总结蒙古族民歌长调的音乐特点。(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而悠长,字少腔多,乐句句尾都有一个长长的拖音。) (6)再次引导学生用舒缓、辽阔地情绪演唱歌曲,表现蒙古族人民对家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音乐活动 (1)老师用多媒体播放蒙古族舞蹈视频,引导学生发现蒙古族舞蹈的特点。蒙古舞的动作主要来源于生活,老师带领学生简单学习蒙古族柔肩和马步动作。 (2)将学生分小组,为歌曲《牧歌》进行动作组合创编。 (3)进行表演,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老师进而做一定的总结。 教学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引导同学们自主发言。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