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360961

5.1.2 垂线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1069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5.1.2,垂线,教案,人教,数学,七年级
  • cover
5.1.2 垂线 ※ 教学目标 1.知道垂直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2.知道垂线的性质“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理解垂线段的概念,知道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 重点难点 1.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两个性质和画法,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及其简单应用. 2.难点:垂线的性质及点到直线的距离. ※ 课前准备 三角尺、量角器、课件 一、 情境导入 如图,观察图形并填空: (1)如图①所示,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其中对顶角有__2__对,分别为__∠AOD和∠BOC,∠AOC和∠BOD__;邻补角有__4__对,分别为__∠AOD和∠AOC,∠AOC和∠BOC,∠BOC和∠BOD,∠AOD和∠BOD__. (2)图①中,当直线CD绕点O逆时针旋转到∠AOC=90°时(如图②),你能求出其他角的度数吗?此图形有什么特点?此时两直线有什么关系? 二、探究新知 >> 活动1: 垂直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表示垂直? (1)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90°__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__互相垂直__,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__垂线__,它们的交点叫做__垂足__. (2)表示方法 垂直用符号“⊥”来表示,若“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垂足为O”,则记为__AB⊥CD__,并在图中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 (3)垂直与相交有什么联系? 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 >> 活动2: 垂直的推理应用 (1)∵∠AOD=90°(__已知__), ∴AB⊥CD(__垂直的定义__). (2)∵ AB⊥CD(__已知__), ∴ ∠AOD=90°(__垂直的定义__). >> 活动3: 你有几种画法? 如图,已知直线AB,分别过直线外一点C和直线上一点D,作直线AB的垂线. ①用量角器;②用三角板. 【师生总结】 垂线的画法 ①用量角器; ②用直角三角板:贴直线———靠定点———画垂线. 简单记为“一贴”:贴住已知直线,“二靠”:靠住已知点,“三画”:画直线. >> 活动4: 活动3中的垂线可以作出几条?你发现什么结论? 【师生总结】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 变式小练 画图操作: ①画出直线l及l外一点P; ②过点P作PO⊥l,垂足为O; ③点A1,A2,A3,…在l上,连接PA1,PA2,PA3,…. >> 活动5: 在活动4变式小练的图中,如何比较PO,PA1,PA2,PA3的长短呢? a.叠合法;b.度量法. 归纳: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结合图形,理解垂线段PO;PO⊥l,∠POA1=90°,O为垂足. 【师生总结】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师生活动: ①明晰学情:关注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垂线性质的认识. ②差异指导:巡视全班,及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引导和点拨. ③生生互助:小组交流讨论,相互释疑,形成共识. 三、典例精讲 >> 例: 如图,在给出的图形上,完成下列作图: (1)作出点A到直线BC的垂线段AD,并量出点A到直线BC的距离; (2)过点B作AC的垂线,垂足为E,过点C作AB的垂线,垂足为F; (3)延长DA,BE,CF,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结论? 分析:利用三角板画垂线,“一贴”,即直角三角板的一直角边贴在已知直线上;“二靠”,即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经过已知点;“三画”,即过已知点的直角边画垂线.画一条线段的垂线,就是画这条线段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可能在线段或线段的延长线上. 解:(1)(2)的作图如图所示. (3)直线DA,BE,CF相交于同一点. 四、 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则所有的邻补角都相等.( √ ) (2)一条直线不可能与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 ) (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三个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 (4)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