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374242

九下历史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5-09-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16624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九下,历史,11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 cover
(课件网) 情景探究: 苏俄内战时期,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 你觉得这是真的吗?依据是什么? 提示:不可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禁止自由贸易,且农民余粮必须上缴。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 斯大林 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 说一说 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社会不稳定。 消极性: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积极性: 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的破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失误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工人、农民不满 反动势力乘机叛乱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 1921年春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列宁与农民亲切交谈 1.内容 新经济政策 (1)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3)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4)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新经济政策从苏联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农民踊跃交纳粮食(1922年) 苏俄经济政策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到新经济政策给我们什么启示? 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从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想一想: 苏联的成立与发展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请注意区别: 沙俄(二月革命前) 苏俄(1917年11月—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 苏联的成立 1922年12月最初加盟的是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来扩大到15个。 1924年列宁逝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接力棒交到了斯大林手中。 斯大林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 工业落后的穷国 此时的苏联……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斯大林的愿望 优先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大国崛起》 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社会主义工业化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 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 特点: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评价: (1)积极作用: 一方面,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2)危害: 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