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88971

12古诗三首己亥杂诗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407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 cover
《己亥杂诗》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学生能理解《己亥杂诗》的主要内容,掌握“生气”“风雷”等关键词语的含义。 2. 技能目标:学生能通过朗读和讨论,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初步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 3. 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代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的敬佩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 1. 分析“万马齐喑”和“风雷”等比喻的深层含义,理解诗人对社会变革的期待。 2.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感受诗歌的磅礴气势。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不拘一格降人材”的深刻含义,探讨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中比喻手法的敏感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激发兴趣:展示清朝时期的图片,如宫廷建筑、服饰等,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社会风貌。 ①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朝代的图片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② 分享:这是清朝末年的景象,一个即将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 2. 朗读感知 (1)教师示范:教师深情朗读《己亥杂诗·其一二五》的前两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学生跟读: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注意停顿和重音,初步感知诗歌的氛围。 (3)讨论:这两句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3. 情境导入 (1)情境描述:想象一下,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会如何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 (2)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朝廷官员、百姓、读书人等,用一句话描述他们眼中的社会现状。 (3)分享交流:各组分享角色的视角,讨论为何诗人会用“万马齐喑”来形容当时的社会。 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不仅对清朝末年的社会背景有了初步了解,还通过朗读和角色扮演活动,对诗歌的氛围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1)朗读体验 ① 学生大声朗读全诗,教师注意纠正字音,如“生气”(shēng qì),“喑”(yīn)等。 ② 学生分享读诗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九州”“风雷”等词语的韵律和节奏。 (2)字词理解 ① 教师解释“生气”是指生机勃勃的景象,而“风雷”象征着变革的激荡力量。 ② 分组讨论“万马齐喑”的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诗描绘的社会现状。 ③ 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比喻句,如“万马齐喑”和“风雷”,讨论这些比喻的含义。 (3)情境想象 ① 学生闭目想象“九州生气”和“风雷激荡”的场景,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② 教师分享对“风雷”景象的想象,激发学生对诗歌意境的联想。 (4)初步解读 ①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万马齐喑究可哀”这句诗,教师补充解释“究可哀”的原因。 ② 分组讨论“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变革的期待。 (5)情感共鸣 ① 学生分享读到“不拘一格降人材”时的触动,讨论诗人对人才的渴望。 ②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在日常中展现“生气”和“不拘一格”。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不仅理解了诗的字面意思,还能够初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三)深入探究 (1)探究“万马齐喑”的时代背景 ①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万马齐喑”是什么意思吗?在清朝末年,这个词语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② 学生讨论:分享对“万马齐喑”的理解,讨论清朝末年人们不敢发表意见、社会死气沉沉的情况。 (2)解析“风雷”与社会变革 ① 课堂提问:诗人用“风雷”来象征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意象? ② 分析讲解:教师解释“风雷”象征着变革的力量,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希望通过社会变革带来生机。 (3)讨论“不拘一格降人材”的人才观 ① 小组活动:各组讨论“不拘一格降人材”的含义,思考在当时背景下,诗人希望朝廷如何选拔和使用人才。 ② 共享观点: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