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05264

通用新版千字文第25课:嫡后嗣续(课件 +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147453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通用,新版,千字,文第,25课,后嗣
    (课件网) 千字文 全文注音 | 故事插画 | 生动有趣 01 原文朗读 译文:子孙一代一代传续,四时祭祀不能懈怠。跪着磕头,拜了又拜;礼仪要周全恭敬,心情要悲痛虔诚。 注释:①嫡后:正妻所生的儿子。②烝尝:古代祭祀的名称。秋天祭祀祖先叫“尝”,冬天祭礼祖先叫“烝”。泛指一年四季的祭祀活动。③悚惧:恐惧。这里指敬畏,指既尊敬佩服又有些畏惧。 dí hòu sì xù jì sì zhēng cháng 嫡后① 嗣 续, 祭祀 烝 尝② jī sǎng zài bài sǒng jù kǒng huáng 稽颡 再拜, 悚 惧③ 恐 惶 注释:①牒:书札。②顾答:回答问题。③骸:身体。垢:污垢,脏。 译文:给人的书信要简明扼要,回答别人的问题时要审慎周详。身上脏了就想洗个澡,捧着热东西就希望它有风把它吹凉。 、 jiān dié jiǎn yào gù dá shěn xiáng 笺 牒①简要,顾答②审 详 hài gòu xiǎng yù zhí rè yuàn liáng 骸 垢③想 浴,执热 愿 凉 02 图文解释 嫡后嗣续 子孙一代一代传续, 注释:①嫡后:正妻所生的儿子。 祭祀烝尝 四时祭祀不能懈怠。 ②烝尝:古代祭祀的名称。秋天祭祀祖先叫“尝”,冬天祭礼祖先叫“烝”。泛指一年四季的祭祀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了躲避王位之争带来的灾祸,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他受尽了屈辱。可是大臣介子推还是忠心耿耿的陪在他的身边。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尾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回忆起旧事,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介子推已经寒了心,住在深山里就是不出来。无奈之下,晋文公只好放火烧山。希望能逼他出来。可是没想到大火整整烧了整整三天,整座青山都成了一片焦土,介子推还是没有出来,竟然就这样烧死了。晋文公后悔莫及,只好派人找到介子推的遗体,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且把介子推丝的那天定为清明节。并通过全国百姓,每年这天都要扫墓祭祀。而且还规定,清明节前后全国都不准使用灶火。因此那几天老百姓们就只能吃冷的食物。 所以清明节前后三天,又叫寒食节。而清明节扫墓祭祀祖先,也就作为一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祭祀 稽颡再拜 跪着磕头,拜了又拜; 惊惧恐慌 礼仪要周全恭敬,心情要悲痛虔诚。 ③悚惧:恐惧。这里指敬畏,指既尊敬佩服又有些畏惧。 馒头是中国人最喜欢吃的食品之一,据说它最早是由诸葛亮发明的。话说诸葛亮收服孟获,与西南地区各民族建立良好关系后,班师回朝。一日,蜀军行到泸水,忽然阴云密布,狂风大作,水中翻起巨浪,根本无法渡河。孟获对诸葛亮说:“这里几年来一直打仗,很多士兵战死在这里,这些客死异乡的孤魂经常出来作怪,凡是要在这里渡水的,必须先祭祀才行。”诸葛亮问孟获要如何做。孟获说:“需要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祭供才会平安无事。”诸葛亮犹豫了,他觉得就这样平白无故地杀 49 个人不合情理,但不渡河又不行。 这天傍晚,诸葛亮到水边散步。但见江面阴风四起,恶浪汹涌,士兵和战马也处在惊乱之中,看这架势不祭祀是肯定不行的。这时,他突然看到军营厨房的一个士兵在用面粉做面条,这给了他启发,何不用另一种物品替代人头呢? 馒头的故事 第二天一早,诸葛亮就命令士兵杀牛宰羊,将牛羊肉斩成肉酱,拌成肉馅,在外面包上 面粉,并做成人头模样,入笼屉蒸熟。这种祭品当时被称作“馒首”。诸葛亮将这肉与面粉 做的馒首拿到泸水边,亲自摆在供桌上,拜祭一番,然后一个个丢进泸水。受祭后的泸水 顿时云开雾散,风平浪静,蜀军顺顺当当地渡了过去。 从此以后,人们就经常用馒首做供品进行各种祭祀。由于“首”“头”同义,后来就把 “馒首”称作“馒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