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09302

23 祖先的摇篮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154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祖先,摇篮,教学设计
  • cover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祖先的摇篮》是二下语文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世界之初”为主题,教学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课文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 《祖先的摇篮》诗歌内容共有4个小节,结构清晰明朗。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的赞美、向往之情。关于字词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识字的方法,并能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巩固多种识字方法,会让学生识字兴趣更浓厚。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关于人类祖先和原始森林的话题,二年级的学生会很感兴趣。这篇课文的内容不难理解,因为课文所描绘的场景是学生日常生活常接触的。可是对主旨的把握,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创设情境,采取以读为主,以画助读,展开想象的教学策略组织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情感烘托 播放歌曲《摇篮》 教师:你听出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 预设①我仿佛看到了妈妈在哄小宝宝的情形 预设②我听到了柔缓的音乐,感觉很温柔,很好听。 教师:你能说说,“摇篮”是什么意思吗?“摇篮”具有怎样的意义? 预设: ①婴儿卧具 ②某种事物的发源地 二、揭示课题,质疑启思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祖先的摇篮》。(板书课题。齐读两遍。) 1.随题识字:祖(从“礻”,平舌音,祖国、祖先、祖宗、祖辈) 摇篮,原意指可以摇晃的竹篮,故“摇”为“扌”,“篮”为“ ”。 2.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预设: ①祖先为什么会有摇篮? ②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 三、听读课文,理解“祖先的摇篮”的特点 1.听课文朗读录音,思考:文中“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学生交流。 预设: ①原始森林 ②大、一望无边 2.随文识字:浓、望 教师:浓绿,是什么意思?请给“浓”字找朋友。 学生交流。 预设:浓厚、浓重、浓眉大眼 教师:“望”的部首是什么?写“望”字,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 教师强调:“望”的部首是“王”,左上部分是“亡”字的变形,注意,“竖提”后没有“点”。 教师范写。学生写字。 3.指导朗读 ———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啊”字在这里读“na”,读出赞叹的语气。 ———一望无边 语速要慢,要读得饱满,读出原始森林之大和对原始森林的向往之情。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朗读展示。评价。 三、再读课文,了解人们在“祖先的摇篮”的经历 1.教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3节诗,思考: 人们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了什么事情?用 圈出来,并用 标出表示动作的词。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堂。 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摘野果、掏鹊蛋 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采野蔷薇 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随文识字:摘、掏 教师:这两个字都跟什么有关? 预设:扌,跟手的动作有关。 教师:你能演示一下这两个字的意思吗? 指名演示。 教师:写“摘”字,要注意什么? 预设:“摘”的右边不是“商”,里边是“古”字。 教师:“掏”字,跟我们学过的哪些字很像?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预设:我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 淘 - 氵+扌→掏(掏出) 萄 -艹 +扌→掏(掏钱) 同理品析:采、逗、逮。 学生做动作演示。 形近字辨析:赛、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