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411199

5.3 等效电路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5-0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903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等效电路,教案,格式,2024-2025,学年,教科
  • cover
3.等效电路*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欧姆定律在计算中的应用,让学生经历“问题—思考—分析—结论”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在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边思索边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此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测量电阻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系统性。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关键。本节课主要学习等效电路,要求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掌握控制变量法和等效替代法的应用,体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过程。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知识来支持。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经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初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具备学习欧姆定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对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 教学目标 1.理解电阻串、并联的基本规律。 2.会使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电阻的串、并联问题。 3.会分析动态电路。 4.能利用欧姆定律解答电路问题。 核心素养 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难点:正确运用欧姆定律进行串、并联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小明爷爷的收音机不响了,检查后发现有一个200 Ω的电阻烧坏了,需要更换,但身边只有100 Ω的电阻和几个50 Ω的电阻,能否将其中某些电阻组合起来,使组合的电阻相当于一个200 Ω的电阻 这节课我们就为大家来分析这些问题。   学生思考、交流。   设置问题情景,提高学生探知新知识的欲望。 环节二: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探究活动1:让学生讨论、交流如何设计出实验验证出两个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与各个电阻的关系,设计出实验电路图。 老师总结: 设计思路:我们先根据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量出每一个电阻的阻值,再测量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电路图如图所示。 探究活动2:学生进行实验。 实验1:将5 Ω、10 Ω的电阻串联接入AB之间,测算出其阻值。 实验2:撤去这两个电阻,将15 Ω的电阻接入AB之间,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测算出电阻的阻值。 实验3:将5 Ω、10 Ω、15 Ω的电阻全部接入AB之间,测算出电阻的阻值。 实验4:将30 Ω的电阻接入AB之间,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测算出电阻的阻值。 归纳总结: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表达式为R=R1+R2。 知识拓展:让学生交流讨论,在串联电路中为什么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在串联电路中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分配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 按老师的要求连接实验电路。 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由老师进行总结。   提出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熟悉下面要学习的内容。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 利用预先设定好的实验内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二: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如图所示,把电阻R1、R2串联起来接在电源两端,电源电压为U,电阻R1、R2两端的电压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