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16568

3.2.1 声音的特性--2024-2025学年北师大2024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同步课件(40页ppt)

日期:2025-05-0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480767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2.1,上册,ppt,40页,课件,同步
  • cover
(课件网) 3.2.1 声音的特性 第三章 声现象 北师大版2024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3.2.1 声音的特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知道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能够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声音世界的探究兴趣,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准确解释生活中相关现象。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播放一段包含多种声音的音频,如鸟鸣声、汽车喇叭声、音乐声等。 提问:同学们,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从声音的高低、强弱、特色等方面进行描述,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声音的特性。 展示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的视频片段,提问:为什么我们能在不看演奏者的情况下,分辨出是不同的乐器在演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 音调(15 分钟)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音调的声音波形图,引导学生观察波形的疏密差异,讲解音调的概念,即声音的高低。 实验探究: 实验器材:钢尺、桌子。 实验步骤: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分别将钢尺伸出桌面不同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让学生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并听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 实验现象:钢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实验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生活实例:结合多媒体展示蜜蜂和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的差异,解释为什么能听到蜜蜂飞行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帮助学生巩固对音调概念的理解。 响度(15 分钟) 概念讲解:通过播放不同响度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强弱不同,引出响度的概念,即声音的强弱。 实验探究: 实验器材:音叉、乒乓球、细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再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叉,再次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并比较两次听到声音的响度大小。 实验现象:用力越大,音叉振动幅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 实验结论: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同时说明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生活实例:展示音响设备调节音量的图片和视频,解释调节音量旋钮改变声音响度的原理,加深学生对响度的理解。 音色(10 分钟) 概念讲解:播放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曲子片段,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不同乐器声音的特色,引出音色的概念,即声音的特色,也叫音品。 分析原因: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引导学生观察波形的差异,讲解由于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生活应用: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利用音色的特性来辨别不同的人说话、不同的乐器等,让学生体会音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声音的三个特性是什么,以及每个特性的影响因素。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课堂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