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517584

9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151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 cover
部编版语文五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仞、岳、摩”等5个生字,读准多字音“裳”,会写“仞、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历史长河中,无数诗人就像夏夜繁星,各自闪耀着各自的光芒。谁能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一下他。(--他是一位爱国诗人。)即使跨越千年,爱国诗也能给大家带来震撼,今天让我们走进南宋,走进陆游,去再次感受他的情怀。 二 、初读古诗 1. 学生个别读,读准字音,字正腔圆的读。 2. 我们常说古典诗歌有音律美,节奏美,接下来,我们来一起欣赏示范朗读《秋夜将晓出离门有感》,听的过程中注意停顿。 3. 齐声朗读,读出节奏。 三 、品读故事,感悟情感 1. 读懂诗歌从读懂题目开始,多媒体出示诗题,学生借助注释理解。 个别发言。 2. 回顾理解古诗的方法(预设:借助注释;借助插图) 3. 多媒体出示注释,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前两句诗。 听完同学的发言,你仿佛看到一条怎样的黄河?一座怎样的华山? 陆游将山河写得那么壮美,那么谁来用朗读来展示?(学生个别读) 4.学习后两句诗 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的心情是那么自豪。那么骄傲,但接下来的这两句诗,诗人的情绪急转直下,学生齐读。 提问:你从那个词感受到他的情绪急转直下吗?(泪尽) 你从这个词感受到了诗人的什么情绪?(悲伤) 诗人为什么会这么伤心欲绝呢?多媒体出示背景资料 黄河、华山也都在金人的统治下,这是怎样的一种泪?学生补充。 遗民们在金政权的统治下,等了一年又一年,他们在等什么呢?学生齐读最后一句,回顾《示儿》提问:遗民们有没有盼到王师北定的那天呢?(学生发言) 5. 背诵古诗 四、拓展 壮美的河山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是中华民族生存的地方,岂能拱手让人呢?同样是抗金英雄的岳飞写过这样四个大字:还我河山!(学生齐读) 五、作业设计 从以下四个中,任选一个。 1.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 你想说什么? 2.面对侵略者铁蹄下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 姓,你想说些什么呢? 3.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 说些什么呢? 4. 你想对谁说些什么?选择一处,把你最想说的 话写下来。 板书 设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河山 遗民 雄伟壮丽 泪尽南望 陷于敌手 悲痛失望 满腔悲愤 热切期望 教学反思: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一、以读悟情,以读入境 无论教师的设计如何精巧,最终检验效果的是学生,学生才是课堂发展的主角,教学时,我以任务为抓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本课所学的内容。朗读诗歌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主要是让学生自主读诗,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借助注释,自学理解词句的意思,提高了学生的和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前后联系,理解情感 教学诗句“南望王师又一年”时,我设疑:“为什么南宋朝廷不去解救那些饱受欺凌的遗民呢 他们在做什么呢 ”联系《示儿》和《题临安邸》这两首诗,找到原因,通过吟诵:“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从而体会到“遗民”“南望王师又一年”而不得,“泪尽”的痛楚。通过联系,新旧知识互相沟通,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 本节课也有诸多不足: 1.学生读的时候情感虽然激发出来了,可是整体读的时候不够整齐,读不出诗歌本身的韵律; 2.学生对于文本的感知不够,视频与图片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文字本身的魅力,虽然比较直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