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560431

核心素养目标《9 影子的故事》 教案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长春版

日期:2024-06-18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1195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核心,素养,目标,9 影子的故事,教案,三年级
  • cover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长春版《9 影子的故事》(教案) 一、教材分析 《影子的故事》是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一节重要课程。本节课旨在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特点以及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探究影子的故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究欲望。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但对于影子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因此,本节课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三、核心素养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特点以及变化规律,掌握观察和实验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特点以及变化规律。 难点:通过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影子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手电筒、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圆柱体、球体、长方体等)、投影板、课件等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记录本、铅笔等记录工具。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情景视频:播放一段关于影子变化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下影子的变化。老师要求真人观看视频全神贯注地观察影子的变化。 2. 提出问题:视频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到视频中的影子有什么变化吗?”学生们会纷纷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如影子的大小、形状、位置等都有所不同。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这个问题将引导学生进入影子的形成原理、特点以及变化规律的探究。 3. 学习目标:教师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特点以及变化规律。同时,教师还将强调学会观察和实验的基本方法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这将激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和探究影子的奥秘。 (二)探究新知 影子的形成原理: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影子是如何形成的。教师通过手电筒和物体演示光源、物体和影子之间的关系,通过生动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教师详细解释光源、物体和投影面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光线在物体上产生的阴影,使学生明白影子的产生是基于光线的投射。 影子的特点: 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物体的影子,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发现影子的形状与物体形状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影子的大小、明暗等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如光源的位置、光源的强度、物体的形状和材质等。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将逐步了解影子的基本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师通过改变手电筒的角度和位置,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规律。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光源角度、物体位置等因素对影子变化的影响。 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这个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同时,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影子的形成和特点,为后续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讨论交流 1. 分组讨论: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探究实验中的影子变化现象,我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互相交流想法和观点。通过分组讨论,学生们可以相互启发,拓宽思路,加深对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的理解。 2. 全班交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