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大道之行也 ———第二课时 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没有战乱 没有剥削 没有压迫 大 道 之 行 也 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施行 大道施行的时候,社会将呈现什么样子? ———第二课时 儒家推崇的上古时期的政治制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整体感知 1.朗读并翻译全文 选贤与(jǔ)能 矜(guān)寡孤独 男有分(fèn) 幼有所长(zhǎng)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cáng)于己 因义生音 整体感知 请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概括大同社会要遵循什么规则? 大同社会对社会成员有什么要求? 大同社会最终呈现出怎样的形态? 2.理解内容 理清思路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社会的管理者应 由品德高尚的人 和能干的人担任 政权(财富)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核心) 社会成员间 应当建立起 良好的关系 人人都能得到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物物都能尽其用 人人都能尽其力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总结大同社会的理想状态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理解内容 理清思路 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满足生存需要 满足发展需要 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 生活安定 治安良好 具有安全感 概括大同社会要遵循什么规则? 大同社会对社会成员有哪些要求? 大同社会最终呈现出怎样的形态? 再读探旨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总 分 总 归纳:儒家大同社会的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天下为公(核心) 选贤任能、诚信和睦 普遍仁爱 社会成员各有所养 各有所用、各司其职 行为皆出于公心; 杜绝作奸犯科之事 道德水平普遍提高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再读探旨 文中孔子的话描绘了一幅和谐社会的景象,请你联系《桃花源记》 的背景知识,思考孔子为何会提出对太平盛世的设想? 【东晋的时局】 动荡不安 战乱频繁 政治腐败 争夺权力私欲 仕途上充满险恶 官场上充斥贪污贿赂之风 有志之士不能施展抱负 春秋末期呢? 《大道之行也》的前置语段。 昔者,仲尼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à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从前,孔于曾参加过鲁国的蜡祭。祭祀结束后,他出来在宗庙门外的楼台上游览,不觉感慨长叹。孔子的感叹,大概是感叹鲁国的现状。言偃在他身边问道“老师为什么叹息?”孔子回答说:“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我孔丘都没有赶上,我对它们心向往之。 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所以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 背景链接 再读探旨 大道/未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