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565623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8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古诗词诵读课件(共42张PPT)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28566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诵读,六年级,PPT,42张,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作者简介: 王观,字通叟,自号逐客。宋朝如皋(今属江苏)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官至翰林学士。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认为亵渎了宋神宗,第二天便被罢职,遂自号逐客。最后为一介平民,其词学柳永,情景交融,生动风趣,近于俚俗。代表作有《卜算子》、《临江仙》、《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水喻眼波,以山指眉峰;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红芍药》词写人生短暂,从而提出人生应追欢及早,写法亦颇有特色。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使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北宋 王观 卜算子: 词牌名。 鲍浩然: 诗人的朋友。 之: 到。 浙东: 今浙江东南部。宋时属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眼波横: 形容眼神闪动,状如水波横流 。 欲: 想。 眉峰聚: 形容双眉蹙[cù],状如二峰并峙[zhì]。 盈盈: 美好的样子。 才: 方才。 始: 才,方才。 若: 假若。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词牌名 诗人的朋友 去、到、往 bǔ bào 题目的意思:送别好友鲍浩然到浙东。 解析文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几个问题: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2、本文写的是什么样的事情? 3、本文的人物有哪些? 4、“之”字任何理解? 宋词。“卜算子”是词牌名。 送别之事。 “鲍浩然”,诗人的朋友。 去,到。 题目的意思是:送别好友鲍浩然到浙东。 水比喻眼波横流 山比喻眉峰簇聚 比喻好在哪里? 把山水写成了一个眼波闪动,秀眉紧锁的佳人,似乎山水也在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 依依惜别的深情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写送别友人为什么又写到春天?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将惜春和惜别之情交织在一起,写出深切的愁苦之情。 对友人的深情祝福。 翻译成现代汉语: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朋友要去哪里呢?是去那山水交汇的地方。 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鲍浩然)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光留住。 理解主题 这首词描写了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归家的情景,词人将人和景巧妙相连,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如同女子的秀眉和眼波,表达了词人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 送别诗 积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名《渭城曲》)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别.长亭外》 作者:李叔同 清代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