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572245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 教学设计(表格式)(含答案)

日期:2025-05-17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1477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初中,判定,格式,教学设计,数学,平行线
  • cover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学校 布拖县布拖中学 年级 七年级 课程标准模块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使用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 平行线的判定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平行线的判定是平行线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是进一步学习平行线的有力工具,为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基础,在整个初中几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虽然已经学了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具备了探究直线平行的基础,但学生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之间的转换能力比较薄弱,在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还需逐渐提高 本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平行线的判定是平行线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是进一步学习平行线的有力工具,为学习平 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基础,在整个初中几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虽然已经学了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具备了探究直线平行的基础,但学生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之间的转换能力比较薄弱,在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还需逐渐提高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认识识了平行线、相交线、角,;在七年级上册中,已经对角及其分类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知识储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基础,使学生具备了掌握本节知识的基本技能。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前面知识的学习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 了广阔的可供探讨和交流的空间,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识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能力;能够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积累了了一定的方法和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操作、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推演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会运用转化的思想将新问题转化为已知或者已解决的问题,体会数学的转化思维; 3、会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认识证明的必要性和证明过程的严谨性深刻理解 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4、灵活应用判定方法进行直线是否平行或者其它结论的推理判断。 重点:理解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并会根据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应用。 难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其推导过程中的转化思想的认识。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并会根据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应用。 难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其推导过程中的转化思想的认识。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新知导入 教师活动1: 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如果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可以判断这两条直线平行. 但是,由于直线无限延伸,检验它们是否相交有困难,所以难以直接根据定义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那么,有没有其他判定方法呢?学生活动1: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思考问题。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回顾所学知识,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为引出新课的学习埋下伏笔.。环节二:新知讲解教师活动2: 一、利用同位角判定两直线平行 探究:我们以前已学习过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在这一过程中,三角尺起着怎样的作用? 画平行线的方法得到下图 提问:1.在画图过程中有没有始终相等的两个角? 在画图过程中,三角尺起着什么作用? ∠1和∠2的位置关系? 可以看出,画直线AB的平行线CD,实际上就是画与∠2相等的∠1,而∠2和∠1正是直线AB,CD被直线EF截得的同位角.这说明,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AB//CD 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 ∠1=∠2(已知) ∴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你能说出木工用图中的角尺画平行线的道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