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中学情评估 第Ⅰ卷(非选择题56分) 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原始社会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 A.房屋结构样式 B.农作物的种类 C.使用火的水平 D.石器制作技术 2.10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下列选项中能证实这一说法的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3.“民以食为天。”从对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考古发现来看,我国远古时代农作物种植的基本结构是( ) A.南稻北粟 B.北稻南粟 C.东麦西黍 D.西麦东黍 4.文物承载着历史的信息。运用图中所示文物可研究( ) 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炎黄联盟 D.早期国家产生 5.在河南中部的淮河上游地区,有一处距今约9000—7500年的舞阳贾湖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这证实贾湖居民( ) A.已学会保存火种 B.住半地穴式房屋 C.过原始农耕生活 D.会制作乐器骨哨 6.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生活方式的转变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7.下列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国先民的( ) A.农耕工具丰富多样 B.商品贸易较为活跃 C.陶器文化历史悠久 D.彩陶艺术绚丽多彩 8.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是( ) A.黄帝和蚩尤 B.炎帝和蚩尤 C.黄帝和炎帝 D.尧、舜、禹 9.传说蚕丛是蜀地首先称王的人,他的眼睛向前突出。下图所示文物与蚕丛形象吻合。由此可见( ) A.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 B.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唯一途径 C.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D.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 10.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再次因出土的青铜神树、纵目青铜面具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物而引起广泛关注。该遗址其实也发现了如青铜尊、玉璋、玉琮等与黄河流域一致的文物,而浙江良渚遗址也曾出土了与之造型相似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 ) A.古蜀文化相对先进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审美观念趋向同一 D.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11.西周初期,周王朝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以保证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12.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据此可知,分封制( ) A.强化了诸侯权力 B.确立了君主专制 C.加速了西周灭亡 D.扩大了统治范围 13.精美的历史文物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文物体现的是( ) A.炎黄时期的创造发明 B.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 C.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4.甲骨文包含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现了当时的( ) 甲骨文 对应汉字 王 臣 劓 刖 A.政治状况 B.经济发展 C.科技进步 D.军队建设 15.殷墟出土了大量的贝,商朝的一些文字也含“贝”字。据此判断,贝在商朝应该是( ) 甲骨文 对应汉字 贝 买 贯 宝 A.货币 B.礼器 C.食器 D.酒具 16.汉朝许慎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项造字原则举出12个字为例证,其中10个字都见诸甲骨文。由此可见,甲骨文( ) A.已达到完全成熟的状态 B.记载的内容十分的广泛 C.是世界已知最早的文字 D.奠定了汉字发展的基础 17.商代甲骨文中有大量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