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40931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学情评估试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3次 大小:1812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第二,历史,七年级,统编,学年
  • cover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学情评估 第Ⅰ卷(非选择题56分) 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禹是著名的部落首领,采取疏导法治水,消除水患,受到人民爱戴。他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通过武力征伐伯益,将其击败后继位,从此产生一种新的选拔国家领导人的制度,“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这种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推恩令 2.下表是不同史籍中关于启继位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益让(让位于)帝禹之子启……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 启……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表面)传天下于益,而实令启自取之也。 《韩非子》 A.启建立了夏王朝 B.启继位存在争议 C.禹死后其子继位 D.世袭制遭到破坏 3.“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 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等级制度确立 4.《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禹的兴起,是由于他治理洪水拯民于灾难,人民才拥护他。夏朝的衰亡,则是由于孔甲、夏桀这样的统治者败德、伤民,人民怨恨他们。材料说明该书编写的目的是(  ) A.真实地记录历史事件 B.给统治阶级歌功颂德 C.规范史实的记载方式 D.寻找王朝兴衰的规律 5.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发达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6.下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的“利簋”,其腹内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此记载与《尚书·牧誓》的记录相符。由此可知(  ) A.文献与文物都不可相信 B.文物与文献可互相印证 C.文献记录更具有真实性 D.文物与文献同时代出现 7.“司母戊鼎的铸造,工序复杂,需要采取分部合铸的办法,用七八十个坩埚一起熔铸铜液,200名左右的熟练工匠共同操作,才能最后完成。”这段史料反映了(  ) A.司母戊鼎纹饰精美 B.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C.司母戊鼎价值珍贵 D.青铜器种类数量众多 8.下图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 A.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B.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D.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 9.下图是西周何尊,整个尊体口圆体方,通体有四道镂空的大扉棱装饰,以雷纹为底,高浮雕处饰有饕(tāo)餮(tiè)纹。该文物造型反映了(  ) A.西周社会经济发展 B.周王室地位的下降 C.青铜器工艺的高超 D.诸侯国势力的崛起 10.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从下面图示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甲骨文(  ) A.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 B.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字 C.记载了商朝灭亡信息 D.具备了汉字的构成方法 11.考古学家在殷墟遗址发现的甲骨卜辞(甲骨文)中有大量“受禾”“求雨”“求晴”的内容。这反映出(  ) A.商朝的天文历法发展完善 B.商朝的中心工作是农业生产 C.商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12.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仿效。这种情况反映了春秋时期(  ) A.青铜礼器,种类繁多 B.战事不断,人民困苦 C.诸侯混战,郑国称霸 D.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13.“这一时期,齐、晋、楚、秦、吴、越等国先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