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83655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复习课件(共40张PPT)--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72585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复习,PPT,纲要,历史,中外,必修
  • cover
(课件网)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课程标准 子目逻辑 关键导览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本课包括四个子目,以历史发展的顺序展现两汉充分巩固大一统国家发展的模式,以及社会危机导致王朝覆亡的过程。第一子目是“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第二子目是“西汉的强盛”,第三子目是“东汉的兴衰”,第四子目是“两汉的文化”。这四个子目之间呈现出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兴盛的局面因社会矛盾逐渐积累而走向衰亡。 1.一个特征: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2.两个原因 (1)经济:豪强地主势力膨胀,土地兼并严重 (2)政治: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 3.三个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开疆拓土、尊崇儒术 1.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____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2)文景之治 任务一 西汉的兴亡 刘邦 思考:为何出现“文景之治”局面?表现是什么? 提示:原因:_____ 表现:_____ 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 减少财政支出。 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 (3)汉初的政治制度 汉承秦制 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 郡国并行 原因 “惩亡秦孤立之败” 结果 汉景帝削藩引发七国之乱 2.西汉的强盛 (1)政治上 思考:西汉强盛的政治表现有哪些? 提示:_____ 颁布“推恩令”;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设立中朝;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选官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2)经济上 思考:西汉强盛的经济表现有哪些? 提示:_____ _____ (3)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抑制工商业者。 (4)开疆拓土 北击匈 奴,设置 河西四郡 汉武帝任用_____为将,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____、敦煌四郡 出使西域 派____两次出使西域,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形成著名的“_____” 行政管理 公元前60年,在乌垒城设置_____, 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东南西南 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 治理 卫青、霍去病 酒泉 张骞 丝绸之路 西域都护府 3.西汉的灭亡 (1)原因 政治 日趋黑暗 经济 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 社会 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 (2)事件:公元9年,外戚____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 王莽 4.王莽改制 目的 试图挽救社会危机 结果 措施不切实际,激化社会矛盾,_____等农民大起义爆发,政权被推翻 绿林、赤眉 概念阐释 1.黄老之学 黄老之学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汉初的“无为而治”政策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2.察举制 汉武帝时确立的官吏选拔制度。察是上级向下级考察选拔,举是下级向上级推荐。主要依靠高官从平民或低级官吏当中选拔道德、品行、才能突出的人才,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选拔范围广,科目多,特点是选拔与考试相结合,为有才干的士人提供了较多晋身仕途的机会。到东汉后期,权门势家把持察举,任人唯亲、唯财、唯势,结果形成“四世五公”“累世公卿”“累世经学”的官僚门阀集团。 3.均输平准 政府在各地统一征购和运输货物。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