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柳青》《春》教案 课题:《杨柳青》《春》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今天,我们将踏上一段奇妙的音乐之旅,感受两首风格迥异的乐曲:中国民族乐器合奏《杨柳青》和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春》。 《杨柳青》:这首乐曲取材于江苏扬州民歌,仿佛一幅充满生机的水乡画卷,用活泼、轻松、充满活力的旋律,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和人们的喜悦之情,洋溢着浓浓的中国民族音乐韵味。 《春》:这首乐曲是维瓦尔第创作的《四季》协奏曲中的第一乐章,以小提琴为主奏乐器,带领我们走进生机勃勃的春天。旋律如春风拂面,轻盈而充满活力,展现了巴洛克音乐的华丽与激情。 学情分析: 同学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基础,对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有一定了解。不过,对于乐器音色辨别、乐曲风格分析以及音乐表现形式的理解,还需要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和学习。 一、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感受《杨柳青》的欢快活泼,感受江南水乡的迷人风情。 感受《春》的华丽激情,领略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 2.艺术表现: 通过听辨、模唱、演奏等方式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体验。 尝试使用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增强参与感。 3.创意实践: 通过对乐曲的分析、讨论和分享,提升音乐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文化理解: 了解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洋音乐的不同风格特点。 认识民族乐器笙,了解它的结构和音色特点。 了解维瓦尔第及《四季》协奏曲的背景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识别笙、柳琴、琵琶、二胡、笛子、中阮等乐器音色。 听辨《春》的主题旋律和乐曲结构。 2.教学难点: 分析《杨柳青》和《春》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 运用音乐术语和词汇描述音乐感受。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讨论法 赏析法 模仿法 体验式教学 四、教具准备: 民乐合奏《杨柳青》音频 小提琴协奏曲《春》音频 笙结构图片 民族乐器图片 各种打击乐器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欢快、活泼的民乐合奏音乐,让同学们在音乐中感受喜悦。 展示民族乐器图片,请同学们说出他们认识的乐器。 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两首风格迥异的乐曲:民乐合奏《杨柳青》和《春》。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播放《杨柳青》全曲音频,让同学们感受乐曲的情绪。 引导同学们讨论: 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你能听出哪些民族乐器的声音? 你从这首乐曲中感受到了什么?它带给你怎样的画面? 介绍笙,展示笙的结构图片,让同学们了解笙的结构和音色特点。 (二)探究 分段播放《杨柳青》,引导同学们分析: 第一段主题旋律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 第二段的旋律和情绪有什么变化? 第三、四段分别由什么乐器演奏?旋律的特点是什么? 你能听出演奏主题用了哪些乐器? 引导同学们用打击乐器模仿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增强参与感。 (三)示范 播放《春》的主题旋律,并讲解乐曲结构,介绍回旋曲的曲式特点。 引导同学们听辨《春》各部分的情绪变化和演奏手法,并运用音乐术语进行描述,例如: 第一部:小提琴的颤音表现了鸟儿的歌唱。 第二部:连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表现了清泉流淌的声音。 第三部:强烈的节奏变化和力度变化表现了雷声的怒吼。 第四部:欢快的旋律表现了鸟儿再次歌唱。 教师伴奏,指导同学们哼唱《春》的主题旋律。 环节三:巩固延伸 组织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 你更喜欢哪首乐曲?为什么? 比较两首乐曲的风格特点。 你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感受? 鼓励同学们用绘画、语言、舞蹈等方式表达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六、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总结本课内容,引导同学们回顾两首乐曲的特点,并对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洋音乐进行比较。 鼓励同学们课后继续探索民族音乐和西洋音乐,并尝试欣赏更多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作业: 选择一首你喜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