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66355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1 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

日期:2025-05-1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185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2024,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正数
  • cover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过程,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 1.对负数概念的理解。 2.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天气预报中的温度(北京:-5℃到 8℃)、地理中的海拔(珠穆朗玛峰海拔约 8848 米,吐鲁番盆地海拔约 -155 米)、财务报表中的收支(收入 5000 元,支出 2000 元)。 2.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数字,并提问:“同学们,在这些数字中,你们发现了什么与我们之前学过的数字不一样的地方吗?”引导学生注意到数字前面的“+”“-”号。 3.接着,再展示一些没有符号的数字,如 5、10、20 等,让学生对比,进一步突出有符号数字的特点。 (二)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1.讲述正数和负数的产生背景: (1)以古代人们计数为例,当物品数量增加时用正数表示,当物品数量减少时没有数字可以表示,从而引出负数的需求。 (2)举例说明在现代生活中:比赛中的得分和失分、水库水位的上升和下降等,都需要用不同的数来区分相反的情况。 2.给出正数和负数的定义: (1)详细讲解:大于 0 的数叫做正数,正数前面的“+”号可以省略不写;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 (2)强调:“-”号不能省略。 (3)通过实例,如 5、0.5、3 是正数,-3、-0.5、-5 是负数,让学生加深对正数和负数的认识。 (4)特别强调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举例:温度 0℃不是没有温度,而是表示一个特定的温度值。 (三)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1.在黑板上写出一系列数字: 2,-7,0,+3.5,-1.2 等。 2.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判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说明理由。 3.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和纠正。 4.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出 5 个正数和 5 个负数,然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换检查。 (四)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举例详细说明: (1)如果规定向东走 5 米为正,那么向西走 8 米就可以表示为 -8 米。 (2)如果零上 12℃表示为 +12℃,那么零下 6℃就表示为 -6℃。 (3)如果进球 3 个记为 +3 个,那么失球 2 个就记为 -2 个。 2.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列举出生活中至少 3 组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 3.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4.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创新思维。 (五)课堂练习 1.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如判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等。 2.学生独立完成。 3.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个别辅导。 4.补充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1.某商场盈利 5000 元记为 +5000 元,那么亏损 1000 元应记为( )。 2.汽车向南行驶 30 千米记为 +30 千米,那么向北行驶 45 千米应记为( )。 (六)课堂小结 1.与学生一起回顾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强调正数大于 0,负数小于 0,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总结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强调先确定一个标准,再根据相反的意义确定正负。 (七)布置作业 1.课本习题 1.1 第 1 - 3 题。 2.让学生观察生活,记录至少 5 组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解释其含义。 五、板书设计 1.1 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1.正数:大于 0 的数(“+”可省略) 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不可省略) 3.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