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冀教版 数学 九年级 上 第二十三章 数据分析 23.3 方差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方差的意义,掌握方差的计算方法. 学习重难点 了解方差的意义,掌握方差的计算方法. 了解方差的意义,掌握方差的计算方法. 难点 重点 复习导入 1、集中趋势统计量: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2、平均数计算方法: 1 n (x1+x2+x3+···+xn) = 3、加权平均数计算方法: 4、中位数的定义: 一般地,把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众数. 5、众数的定义: 一般地,将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n为奇数,那么把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n为偶数,那么把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新知引入 知识点 方差 甲、乙两名业余射击选手参加了一次射击比赛,每人各射10发子弹,成绩如图所示. (1)观察上图,甲、乙射击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各是多少? (2)甲、乙射击成绩的平均数是否相同?若相同,他们的射击水平就一样吗? (3)哪一组数据相对于其平均数波动较大?波动大小反映了什么? 一起探究 观察上页图,甲射击成绩的波动比乙大.如何用一个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呢? 定义 知识拓展: 反映的是数据在平均数附近波动的情况. 方差越小, 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重要量, 一般地, 方差越大, 该组数据的波动就越大 (离散程度大), 该组数据的波动就越小 (离散程度小). ① 方差的作用: 才利用方差来判断它们的波动情况. ② 方差的适用条件: 当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或相近时, 下面通过计算方差来看甲、乙射击成绩谁更稳定. 例1 利用计算器计算下列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 (结果精确到0.01) 66 , 78, 81, 75 , 86, 82. 例题解读 解:(1)进入统计状态,选择一元统计. (2)输入数据. (3)显示结果. 按“RCL”“ ”键,显示结果为78. 按“RCL”“sx2”键,显示结果为40.333 33. 所以 =78,s2≈40.33. 随堂演练 1.据统计,某班7个学习小组上周参加“青年大学习”的人数分别为 5,5,6,6,6,7,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 B.该组数据的众数是6 C.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6 D.该组数据的方差是6 D 2. 在一次定点投篮训练中,五位同学投中的个数分别为3,4,4,6,8,则关于这组数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均数是5 B.中位数是6 C.众数是4 D.方差是3.2 B 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三次数学测试中,他们成绩的平均分是 =85, =85, =85, =85,方差是s甲2=3.8,s乙2=2.3,s丙2=6.2,s丁2=5.2,则成绩最稳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B 4.甲、乙两台编织机纺织一种毛衣,在5天中两台编织机每天出的合格品数如下(单位:件): 甲:7 10 8 8 7 ; 乙:8 9 7 9 7 . 计算在这5天中,哪台编织机出合格品的波动较小? 解: 所以乙台编织机出的产品的波动性较小. 1.(1)观察下列各组数据并填空: A:1 2 3 4 5 =_____,sA2=_____; B:11 12 13 14 15 =_____,sB2=_____; C:10 20 30 40 50 =_____,sC2=_____; D:3 5 7 9 11 =_____,sD2=_____; (2)比较A与B,C,D的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A与B比较,B组中各数据比A组中对应各数据多10 , ,方差不变 A与C比较,C组各数据为A组中对应各数据的10倍, A与D比较,D组各数据为A组中对应各数据的2倍多1, =2 +1 , sD2=22×sA2 3 2 13 2 30 200 7 8 ,sC2=102×sA2 拓展提升 (3)若已知一组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 ,方差为s2, 那么另一组数据3x1-2,3x2-2,…,3xn-2的平均数是 _____,方差是_____. 课堂小结 方差 定义 计算公式 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https://www.21cn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