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4 综合与实践 一次函数模型的应用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建立一次函数模型,知道函数建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应用函数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结合实际问题建立一次函数模型,知道函数建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难点:应用函数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阅读课本,识记知识: 1.一次函数模型的应用 (1)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模式 (2)建立函数模型的一般步骤 获取数据; 列表、描点; 观察、猜想; 求出函数表达式; 检验给出答案. 2.选择方案 (1)选择方案 选择方案是指某一问题中,符合条件的方案有多种,一般要利用数学知识经过分析、猜想、判断,觶选出最佳方案。涉及的问题类型常有利润最大、路程最短、运费最少、效率最高等。需要建立函数模型,运用方程(组)或不等式的知识进行求解. 2.用一次函数选择方案的一般步骤 (1)“析”:分析题意,弄清数量关系. (2)“列”:列出函数表达式。 不等式或方程(组). (3)“求”:求出 自变量展不同值时对应的函数值的大小,或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4)“选”:结合实际雷要选择最佳方案。 注意:在选择方案时,要考虑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尤其要看它是不是某些特殊解(如正整数解)。 【例1】如图,杆秤是利用杠杆原理来称物品质量的简易衡器,其秤砣到秤纽的水平距离与所挂物重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若不挂重物时,秤砣到秤纽的水平距离为,挂物体时,秤砣到秤纽的水平距离为.则当秤砣到秤纽的水平距离为时,秤钩所挂物重为(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设,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再令,求出x. 【详解】∵秤砣到秤纽的水平距离与所挂物重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 ∴设一次函数表达式为, ∵若不挂重物时,秤砣到秤纽的水平距离为,挂物体时,秤砣到秤纽的水平距离为 ∴当时,;当时,; ∴,解得 ∴一次函数表达式为, 当时, 解得, 即当秤砣到秤纽的水平距离为时,秤钩所挂物重为 故选:B. 【例2】 甲、乙两车从A城出发匀速行驶至B城.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甲、乙两车离开A城的距离y(千米)与甲车行驶的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A,B两城相距300千米;②乙车比甲车晚出发1小时,却早到1小时;③乙车出发后2.5小时追上甲车;④当甲、乙两车相距40千米时,或.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由图象所给数据可求得甲、乙两车离开A城的距离y与时间t的关系式,可求得两函数图象的交点,进而判断,再令两函数解析式的差为40,可求得t,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由图象可知A、B两城市之间的距离为,故①正确; 设甲车离开A城的距离y与t的关系式为, 把代入可求得, ∴, 把代入,可得:, 设乙车离开A城的距离y与t的关系式为, 把和代入可得 , 解得, ∴, 令可得:,解得, 即甲、乙两直线的交点横坐标为, 乙的速度:, 乙的时间:, 甲行驶的时间为5小时,而乙是在甲出发1小时后出发的,且用时3小时,即比甲早到1小时,故②正确; 甲、乙两直线的交点横坐标为,此时乙出发时间为小时,即乙车出发小时后追上甲车,故③错误; 令,可得,即, 当时,可解得, 当时,可解得, 又当时,,此时乙还没出发, 当时,乙到达B城,; 综上可知当t的值为或或或时,两车相距40千米,故④不正确; 故选:B. 选择题 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某弹簧不挂物体时长;当所挂物体质量为时,弹簧长.则弹簧长度与所挂物体质量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 A. B. C. D. 2.我们把a、b中较小的数记作,设关于x的函数,则下列关于函数的叙述正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