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主题]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初步探索: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虽失败,但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2.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之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新道路。红军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核心概念: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共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关键问题: (1)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革命有何深远影响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有何深远影响 (3)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形成的 在国民革命中发挥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重要概念] 1.新三民主义: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 2.革命统一战线:1924—1927年国民革命期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共同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寻求国家统一的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展开。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该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教材史料] 1.阅读教材第一目《1919年5月5日,上海<新申报>为五四运动爆发印发的“号外”》,这份“号外”有什么价值 思路引导:该“号外”发刊于1919年5月4日学生运动的第二天,对公众及时了解、传播五四运动的消息有重要作用;对研究五四运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阅读教材第二目“史料阅读”,《短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哪一历史观点 思路引导: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阅读教材第三目“史料阅读”,中共三大是如何思考中国革命的斗争策略的 思路引导: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运动。 4.阅读教材第三目《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示意图》,从中你可以提取哪些信息 思路引导:①北伐前国民政府控制的主要地区:两广地区。②北伐的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③进军路线:国民革命军分三路北上,冯玉祥军南下,遥相配合。④北伐成果: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5.“学思之窗”:结合这段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当时是如何思考中国革命方向的。 思路引导:《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明确提出“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确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强调要通过“无产阶级专政”的方式,即以革命的手段实现这个目标。这样,就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政党属性。 主题学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任务一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一目,完成填空) 1.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 阶段 中心 主力 影响 口号 结果 第一 阶段 北京 学生 学生爱国运动迅速向全国发展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取消二十一条” “还我青岛”等 释放被 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