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顺序结构的程序实现 课题 顺序结构的程序实现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算法的控制结构》第三单元第9课《顺序结构的程序实现》旨在通过图形化编程软件这一直观工具,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编程的基本概念与流程。本课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并熟悉图形化编程界面,通过实现“小鹿向小猴打招呼”这一简单任务,掌握顺序结构的基本逻辑———即程序按照既定顺序一步步执行。此设计不仅降低了编程学习的门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控制结构打下了坚实基础。 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图形化编程软件作为信息表达和处理工具的重要性,理解通过编程实现特定任务(如小鹿向小猴打招呼)是信息社会中的一种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关注信息技术发展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影响的意识,激发对编程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计算思维: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思维的方法,将“小鹿向小猴打招呼”的问题分解为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并理解这些步骤在顺序结构下的执行逻辑。通过图形化编程实践,学生能够掌握将实际问题抽象为计算模型,并设计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图形化编程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界面的认识、积木块的拖拽、程序的调试等,为后续的编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编程技能的基础上,尝试对“小鹿向小猴打招呼”的程序进行创意改编或扩展,如增加动画效果、声音反馈等,培养创新精神和数字创造力。信息社会责任:学生在学习和使用图形化编程软件的过程中,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隐私权。培养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鼓励他们在创作和分享编程作品时,考虑其对社会、环境和个人的影响,积极传播正能量。通过以上学习目标的设定,学生不仅能够在技术层面掌握顺序结构的程序实现方法,还能在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重点 认识图形化编程软件,掌握用图形化编程软件进行编程的流程 难点 运用图形化编程软件实现小鹿向小猴打招呼的顺序结构任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展示一段动画视频,视频中小鹿和小猴在森林中相遇,小鹿友好地向小猴打招呼,但动画是提前制作好的,不具备交互性。问题引入:提问学生:“如果我们要让这个小鹿和小猴的互动变得更加有趣,比如让小鹿根据我们的指令来向小猴打招呼,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思考编程的可能性。引出主题:介绍图形化编程软件,并说明通过它我们可以实现这样的互动效果,从而引出本课主题———《顺序结构的程序实现》。 观看动画视频,感受小鹿和小猴的互动。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激发对编程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生动的动画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学习情境。通过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明确本课学习目标,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初步了解。 讲授新课 环节一:图形化编程软件入门教师活动:软件展示与介绍:首先,在屏幕上展示图形化编程软件的主界面,逐一介绍软件的主要区域,如工具栏、代码区、舞台(或画布)等,让学生对软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基本操作演示:接着,演示如何打开新项目、保存项目、调整舞台大小等基本操作,确保学生了解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控件与模块介绍:详细介绍软件中的控件(如角色、背景)和编程模块(如动作、控制、事件等),特别是与顺序结构相关的模块,如“顺序执行”块或类似的逻辑块。环节二:顺序结构概念与实现教师活动:顺序结构讲解:通过PPT或板书,清晰阐述顺序结构的定义和特点,即程序中的语句或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