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073742

3.4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第1课时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表格式) 2024-2025学年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2117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一次,方程组,二元,七年级,数学,科版
  • cover
3.4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第1课时 二元一次方程组 课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8-10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有效的数学模型,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和多样性.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3.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课件. 勒内·笛卡尔 教师介绍:17世纪法国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曾经说过,“一切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一切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而一切代数问题又都可以转化为方程.因此,一旦解决了方程问题,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积极回答问题. 问题1:我们已经知道了方程的定义,学习了最基本的一类方程,即一元一次方程,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并说说它的定义吗? 问题2:哪位同学能举例说说你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中“元”和“次”含义的理解? 待学生说完自己的理解之后,教师介绍:相传,用“元”这个字表示未知数,源于我国宋元时期的天元术;朱世杰在《四元玉鉴》中将天元术拓广为四元术.清末,李善兰用“天、地、人、物”分别代替英文字母x,y,z,w,于是,“天、地、人、物”成了表示未知数的符号,而“元”,即为未知数的统称. (教师结合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元”的认知) 问题3:类比一元一次方程这个概念,你认为我们还有可能学习哪些方程?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同时板书课题:第1课时 二元一次方程组) 2.观察探究,学习新知 【问题1】“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上的一道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思考: 这个问题可以用算术方法来解,也可以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问题中有两个未知数,如果分别设为x,y,又该如何求解呢? 【师生活动】同学交流讨论,尝试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指导列出方程. 设鸡有x只,兔有y只,由“上有三十五头”,得 x+y=35. ① 又由“下有九十四足”,得2x+4y=94. ② 这里的x,y既要满足“上有三十五头”,又要满足“下有九十四足”,就是说它必须同时满足上面①②两个方程.因此,我们把上面两个方程加上括号联立在一起,写成 x+y=35, ① 2x+4y=94. ② 【归纳总结】像①和②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叫作二元一次方程.几个方程联立在一起,称为方程组.由两个一次方程组成,且含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作二元一次方程组. 【问题2】某班同学在植树节时植樟树和白杨树共50棵.已知樟树苗每棵10元,白杨树苗每棵3元,购买这些树苗用了290元.樟树苗、白杨树苗各买了多少棵?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解答,老师指正. 设樟树苗买了x棵,白杨树苗买了y棵,可得二元一次方程组 x+y=50, ① 10x+3y=290.② 3.学以致用,应用新知 考点1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例1 (1)下列方程有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 ①,②,③, ④, ⑤, ⑥. (2)判断下列方程组是否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答案:(1)①③⑥;(2)①④ 变式训练 计算:如果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那么m= ,n= . 答案:2;-4 考点2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例2 根据题意,列方程组(不解方程) 《一千零一夜》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有一群鸽子,其中一部分在树上欢歌,另一部分在地上觅食,树上的一只鸽子对地上觅食的鸽子说:“若从你们中飞上来一只,则树下的鸽子就是整个鸽群的三分之一,若从树上飞下去一只,则树上、树下的鸽子就一样多了.”你知道树上、树下各有多少只鸽子吗? 解:设树上有x只鸽子,数下有y只鸽子,由题意,得 4.随堂训练,巩固新知 1.下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