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01082

5.七律·长征 课件

日期:2025-04-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115461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七律,长征,课件
  • cover
(课件网) 部首:彳 结构:左右 注意:左窄右宽,右边的较多,注意不要写漏 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七言律诗 走进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村家庭。 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的缔造者和领导人,是我们伟大的人民领袖。 初读诗歌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同时要注意诗歌的节奏。 多音字 héng:纵横 hèng:横祸 jìn:尽力 jǐn:尽管 认读生字 规 律 云 崖 渡 过 铁 索 逶 迤 磅 礴 泥 丸 岷 山 guī lǜ yún yá dù guò tiě suǒ wēi yí páng bó ní wán mín shān 五岭: 越城岭 都庞岭 萌渚岭 骑田岭 大庾岭 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一段。 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大渡河上有一座铁索桥,名泸定桥。 云崖 高耸入云的山崖 三军 指三只红军队伍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蜿蜒曲折、绵延不绝的样子。 磅礴: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的样子 再读诗歌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边读边结合注释和课文插图,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并思考:全诗是围绕哪两句诗写的?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全诗是围绕哪两句诗写的? 难 远 万水/千山 诗眼 长征和红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总起句 长征:艰难险阻 红军:不怕困难、英勇无畏 只当做平常的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 【翻译】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在诗中提到了哪些山、哪些水呢? 五岭 乌蒙 金沙江 大渡河 资料袋 1934年10月,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进行长征。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其间经过11个省,翻阅座座大山,跨过多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三军在吴起镇会师,长征结束。 诗人为什么只选这几座山、这几条河来写呢? 因为这几座山、这几条河是长征途中最难跨越的,它们只是万水千山中的代表。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连绵不绝、蜿蜒曲折 高耸入云、气势盛大 逶迤 磅礴 红军长征途中,敌人围追堵截,参与的战斗在四百场以上,平均每三天就发生一场激烈的战役,红军主力出发时有6.8万人,到达陕北时还剩不到3万人。 资料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句诗诗人采用了_____和_____的修辞手法, 用“逶迤”“磅礴”展现_____,这是 实际的山;用“细浪”“泥丸”形容山的____,这是红军眼里的山。整句诗表现了红军的_____的精神。 翻山的艰难 比喻 夸张 渺小 革命乐观主义 腾细浪 奔跑跳跃 走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翻译】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高低起伏,可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是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小组合作朗读第5、6句诗,思考:这两句诗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