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九年级物理教科版上册课前导学 学习目标: 1.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能识别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电阻及其单位,理解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3.了解变阻器. 知识集锦: 电阻 1.定义:在物理学中,导体对电流的①_____叫做电阻,通常用字母“R”来表示 2.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②_____,简称欧,符号是Ω (2)常用的单位还有千欧(kΩ)、兆欧(MΩ) (3)换算关系: 3.电阻器:电阻器是具有一定电阻的元件,简称电阻,在电路图中符号位“”。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⑤_____,它的大小与导体的⑥_____、⑦_____、⑧_____等因素有关。同种材料的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导体的电阻还受⑨_____。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影响其大小的因素及关系如下: (1)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时,材料不同,电阻一般不同; (2)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3)材料、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变阻器 1.概念:能改变接入电路中⑩_____的元件称为变阻器。 2.分类:滑动变阻器、电阻箱(旋钮式和插块式)。 滑动变阻器 电阻箱(旋钮式) 3.滑动变阻器 (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 _____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的大小。 (2)基本构造:滑动变阻器的主体结构是绕在绝缘瓷筒上的电阻丝和可沿金属杆滑动的金属滑片。其中A、B、C、D为四个接线柱,A、B间为绕在绝缘瓷筒上的电阻丝,C、D间为金属杆,电阻丝上涂有 _____,电阻丝与金属滑片相接触的地方,绝缘层被刮掉了。 (3)元件符号: (4)结构示意图: (5)作用:通过调节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改变 _____、调节 _____和 _____。 (6)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滑动变阻器要串联在电路中,连接时要接“ _____”的接线柱。若同时接上面两个接线柱,则相当于接入一根导线;若同时接入下面两个接线柱,则相当于接入一个 _____。 自我检测 1. 关于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为零时,电阻也为零 B.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与电流、电压无关 C.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大,该电阻的阻值也变大 D.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2.如图,AB和BC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这两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及电流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是小明自制的调光台灯,把一根导线固定在铅笔芯最左端,然后将另一根导线接触铅笔芯右端并逐渐向左滑动,小明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接入电路的导体的_____减小,引起电路中电阻变小。 4.(1)如图甲所示电阻箱的读数为_____Ω。 (2)如图乙所示的插孔式电阻箱,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_____Ω。 5.在学习了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后,小宇想: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吗?于是小宇设计出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时,缓慢地给线圈加热。在实验过程中,采用镍铬合金、康铜合金、锰铜合金制作的线圈各做了一次。 (1)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灯泡的_____和_____的大小来判断金属丝导体电阻的大小; (2)在进行实验时,观察到随着线圈温度升高,灯泡渐渐变暗,电流表的示数_____; (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 (4)从实验结论中可知,在家庭电路中,刚闭合开关时,灯泡容易烧坏,原因是_____; A.刚开灯时灯丝的温度低、电阻小、电流小 B.刚开灯时灯丝的温度低、电阻小,电流大 C.刚开灯时灯丝的温度低、电阻大、电流小 D.刚开灯时灯丝的温度高、电阻大、电流小 答案以及解析 知识集锦 ①阻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