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39407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381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第四,学年,历史,中外,必修
  • cover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清代小说《聊斋志异》有不少篇幅涉及商人形象,如乐云鹤因科举不得志而“弃儒从商”,在经商致富后,虽未再人入闱,但生子“十六岁,及进士第”,圆了自己一段儒业未了情。这一故事反映出当时 A.士人经商现象较为普遍 B.商业活动恪守儒学义理 C.小说的题材具有综合性 D.传统价值观念影响较深 2.下表是乾隆年间番薯在黄河流域的推广情况。由此可见,当时新作物的推广( ) 人物 事迹 争谓 任山东布政使期间颁《种植红薯法则十一条》,各县奉文劝种, 际世元 黄河中下游亢早成灾,自福建前往教种番薯,著《全薯传习录》。乾隆帝特加褒奖,并下诏倡导种植, 陈宏谋 抚陕期间曾颁布《劝种甘薯檄》等示与,后为河南巡抚,又招募闽人前来教种红薯 A.推动传统农耕模式转型 B.有效缓解人地矛盾 C.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D.得益于官府的推动 3.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不断改革中央机构。下列能正确反映汉、唐、明、清四朝中枢演变过程的是 A.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 B.都察院———提点刑狱司———御史台———刺史制度 C.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改土归流 D.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度———-军机处 4.明清时期一些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甘蔗、烟草、荔枝、龙眼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奴仆或雇工。这表明( ) A.资本主义生产萌芽出现 B.工商业市镇促进商业条 C.经济发展促进阶层流动 D.一些地区的土地兼并严重 5.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繁盛时期。四大名著中以贵族家庭的兴衰变迁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是 A.《水浒传》 B.《三国志通俗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6.明代著名学者王世贞在其著作《读孔丛子》中提道:“自子思以后,世世为诸侯师,然而不能为其国救败辱焉。无它,诸侯者能以礼夫子之礼,礼其后而不能以夫子之道用。”这一认识( ) A.蕴含了知行合一的思想 B.抨击照搬孔子言论的做法 C.关注到了民众个性自由 D.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倾向 7.康熙帝虽然勤政,但却对苏州织造及其亲信家奴等的严重贪污行为采取纵容的态度;乾隆时期,和珅揽权二十四年,贪赃枉法,无所不为,在生活上大肆挥霍,但得到了乾隆帝的包容。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君主专制制度的痼疾 B.商品经济发展的代价 C.阶级矛盾激化的恶果 D.传统盛世局面的终结 8.宋明理学家和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相比’尽管都强调无私无畏、光明磊落等精神,但仍然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体现在后者在社会政治主张上明确 A.宣传民主革命的思想 B.肯定君主专制统治的合理性 C.主张抑制工商业经济 D.关注民生并致力于社会变革 9.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下列属于其思想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工商皆本”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0.明清时期的震泽镇,在元朝时只是一个小村落,居民仅数十家;明中叶后增至三四百家;清初,由于丝织之盛,货物并聚,该镇居民达二三千家。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分工 B.跨区域商品贸易的繁荣 C.政府积极推行惠商政策 D.市镇经济与手工业发展 11.明清时期,佃农在租佃地主土地时要向地主交纳押金,如果欠租,地主就在押金中扣除;押金不生利息,退佃时归还佃农;地主不退押金,或者押租的租佃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