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知识点梳理】 1.梳理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1)夏朝:禅让制→世袭制(传贤→传子、公天下→家天下、公有制→私有制) (2)商朝: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血缘为纽带、兄终弟及、内外服制度 (3)西周:分封制(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礼乐制(等级) (4)商周政体原始民主传统 (5)春秋战国 ①礼崩乐坏,诸侯混战,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萌芽 ②传统的贵族阶级衰落,地主阶级兴起,民族融合加强,华夏观念形成 2.梳理秦汉至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中央行政(皇权VS相权) 地方行政(中央VS地方) 秦朝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廷议制 郡县制 两汉 汉初 汉承秦制、丞相位高权重 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 中/内外朝制 推恩令、设十三州部刺史监察地方 东汉 削弱三公权力,提高尚书台地位 州、郡、县三级 魏晋南北朝 三省体制形成;士族门阀政治 州、郡、县三级 隋唐 三省六部制 隋初为州县两级后改为郡县两级 唐朝:道、州、县三级、藩镇割据 两宋 二府三司制 路、州(府、军、监)、县三级 元朝 一省两院制 行省制 明朝 废丞相、设内阁、司礼监 省(三司→巡抚)、府、县三级 清朝 设军机处 省(巡抚与总督)、府、县三级 演变趋势 皇权加强 中央集权 【巩固提升】 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这些描述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政治权力实现集中 B.宗法政治体制趋向崩溃 C.政治统一趋势增强 D.政治体制的转换已完成 2.《全球通史》中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 ) A.分封制 B.郡国并行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周王将自己的家族子弟、亲戚和功臣分封到外服地区做诸侯,改变了过去外服全部由土著担任首领的局面。这一做法( ) A.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B.消除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C.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D.促进了神权与王权的融合 4.宋代以路作为地方最高一级政权,路设四监司,分别是经略安抚司、运转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这四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一措施旨在( ) A.解决积贫积弱 B.抑制武将势力 C.提高行政效率 D.强化中央集权 5.《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务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这体现了( ) A.原始民主传统 B.君民平等共治 C.家国一体格局 D.君主专制统治 6.柳宗元认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柳宗元肯定分封制的进步作用 B.柳宗元极力反对郡县制的实施 C.柳宗元肯定了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的意义 D.柳宗元认为秦成功之处在于家天下的实行 7.明朝张居正评价秦朝时说:“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这里强调的是秦朝:( ) A.延续了先秦历史传统 B.开创了影响深远的制度 C.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D.实现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8.中国古代地方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 )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 B.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 C.地方行政区的权利不断扩大 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 9.西周封建着眼于天、地、人,尊“地之义”“民之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