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知识点梳理】 一、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1.秦汉:田赋与人头税(秦极高、汉轻徭薄赋)、徭役(更卒、正卒、戍卒) 2.隋唐 (1)唐前期租庸调制:配合均田制、租指纳粟、调指纳绢布、庸指纳绢布代役 (2)唐中后期两税法:私有制盛行、一年夏秋两季征收、简化扩大税收、减轻人身依附 3.宋元:王安石变法推行募役法、元朝北方实行租庸调制南方实行两税法 4.明朝:明初以征收米麦实物为主、明英宗江南折银征收、明后期张居正改革一条鞭法 5.清朝的赋税制度: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并减轻人身依附 二、中国近现代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中国古代关税:封建时代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1937年废除国内关税 2.中国近代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1)1842年《南京条约》:中国关税需与英方商定 (2)1843年《虎门条约》:英国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3)1844年《望厦条约》:进一步强化了列强的协定关税权 (4)1858年《天津条约》:英国人赫德担任晚晴海关总税务司,把持中国海关近半个世纪 (5)1898年《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并免收内地税 3.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努力:先进人士的提倡、民众运动的推动、中国政府的践行 (1)1919年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第一次提出收回关税自主权要求,但未获成功 (2)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关税自主 (3)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 (4)1928—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陆续与美英法等国缔结新关税条约 (5)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税:1951年统一全国关税制度、1985年强化法制化建设 5.中国个人所得税的起源与演变 (1)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2)改革开放时期正式确立个人所得税 【巩固提升】 1.唐代大和四年(830年)以后,朝廷实行户帖制度。户帖由县一级政府下发给具体的税收征管人员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户帖以登记的形式把每户的资产固定下来,使百姓能够以客观的载体寻找资产归属和所有者。据此判断,唐代实行户帖制度的背景是( )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在加深 B.租庸调制度的弊端已显现 C.工商业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D.朝廷已经推广实施两税法 2.唐朝推行两税法后,南方广泛进行茶叶生产。九陇人张守硅的茶园里,专为采茶就雇佣了百余人,顾渚的制茶业中雇工更多,时间更长,“贞元以后,每岁以进奉顾山紫笋茶,役工三万人,累月方毕”。据此可知当时( ) A.两税法促进了唐代家庭结构变化 B.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利于经济发展 C.制茶业已经成为南方地区的主业 D.南方显著开发推动手工业布局变化 3.清代每年上报人口数成为例行公事,从其登记和上报的形式上看显然是官样文章而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部分省份每年上报的人口数字甚至都是均匀增加的,正如乾隆皇帝所说“数目每年年增加一,此事甚谬。”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高产农作物的引进 B.赋税制度的改革 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基层治理的缺失 4.元朝行省制下,地方税收的上供与留用整体实行七三分成的比例,但在实际执行中有所偏差。当时“一岁入粮一千三百五十万八千八百八十四石,而江浙四分强,河南二分强,江西一分强,腹里一分强,湖广、陕西、辽阳一分强,通十分也”。这反映出元代( ) A.行省制便利了对地方的控制 B.江南地区的经济影响力提升 C.赋税征收采取因地制宜策略 D.各地区的税收负担普遍沉重 5.明万历初年,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清丈土地,并推广一条鞭法,“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一条鞭法( ) A.彻底解决了明政府的财政困难B.加强了农民与市场之间的联系 C.政府加紧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D.开始以田亩作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