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涪陵五中高2025届2024年上期 开学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总分:100 分 考试时长: 90 分钟)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15小题,总分45分) 1.有考古学家认为,不同文化的“撞击”是文明起源的形式之一。下面示意图中的“Y”形北方一中原文化连接带,“在中国文化史上曾是一个最活跃的民族大熔炉,距今六千年到四五千年间中华大地如满天星斗的诸文明火花,这里是升起最早也是最光亮的地带”。根据该理论,这一时期最有可能在这条文化带发生“撞击”的是( ) A.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 B.仰韶文化、红山文化 C.二里头文化、龙山文化 D.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 2.春秋战国时,楚国的令尹辅佐楚王,集政治、军事、司法、外交大权于一身。据统计,在已知的46位令尹中,出身王族者39人,籍贯属楚而出身不详者3人,外籍4人。这体现出当时( ) A.阶级关系的变化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上层建筑的变革 D.思想文化的繁荣 3.如图邮票中图案“秦·宜阳津印”为秦代管理宜阳县渡口官员的铜质官印。据此可知( ) A.文书用印制度的成熟 B.官吏主导了文字改革 C.政府注重交通的管理 D.民营手工业技术发展 4.司马迁提出,东越族的首领乃勾践之后;西南夷诸小国的建立,是楚王之弟远征未返,率众在当地称王的结果;匈奴族更是“夏后氏(禹所在部族)之苗裔”。由此可知,司马迁( ) A.具有鲜明的华夷一体观念 B.承认文明起源的多源特征 C.史学认识受个人感情左右 D.迎合统治者的大一统观念 5.北魏至唐前期,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北齐时,即已“始立九等之户,富者税其钱,贫者役其力”;唐中期开始征收的“义仓粟”,则根据土地多少交纳,“亩纳二升”。这一变化过程( ) A.使社会贫富差距大大缩小 B.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C.适应了土地所有权的变动 D.增加了农民赋税负担 6.唐代初期,政务事项原则上都要先向尚书省申报,再以尚书省的名义奏报皇帝。唐高宗和武则天之后,却逐渐形成了“事无大小,皆悉闻奏”的局面,比如有太学生直接向武则天告假回家,还得到了武则天应允。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 A.监察制度日趋完善 B.官僚机构对皇权的限制愈加艰难 C.行政效率不断降低 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逐步加强 7.隋朝交通发达,下列材料中能够反映当时交通状况的是( ) A.“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 B.“十月繁霜下,征人远凿空” C.首次贯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D.“江南行省起运,皆由会通河以达于都” 8.唐朝初年,孙思邈著《千金方》等书,总结唐以前的医药学成果,兼及养生方法,对道教医药学做出很大贡献;成玄英为老庄作注疏,结合老庄,吸收佛教学说,将《老子》中的“玄之又玄”解释为“重玄”。上述现象,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唐朝初年( ) A.思想文化兼收并蓄 B.儒、佛、道“三教合归儒” C.中外文明交流繁盛 D.中医独特理论体系的完善 9.宋初官方强调文武二途并无偏倚。如朝廷置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对持文武二柄”,又设置文、武两种仪式彰显“威加海内”之功德。这说明北宋时期的中央政府( ) A.并未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B.受到藩镇势力严重威胁 C.统治政策发生剧烈变动 D.治国方略经历一定调整 10.我国古代某一少数民族,出猎时壮年、老弱都参加,围猎组织按什伍进位编制,固有伍长(击柝)、什长(执旗的)、谋克(百夫长)、猛安(千夫长)。这种编制后来演化为“平时射猎、战时出征”的社会管理系统。该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曾定都于( ) A.洛阳 B.会宁府 C.兴庆府 D.杭州 11.在宋代,士庶不婚的陈规被打破,婚姻重科举进士、婚姻论财等社会现象普遍出现,特别是世人嫁娶尤重钱财成为一时时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族、士人联姻而跻身上层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这反映出宋代( ) A.商人政治地位显著提高 B.社会成员身份的平等 C.经济发展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