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2022级高三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1.图1为青铜钺,是显示尊贵身份的兵器和礼器。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出土的大铜钺,制作精湛,纹饰绮丽;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遗址出土了目雷纹青铜钺。该时期的青铜钺反映了 A.原始文明的多元一体 B.万邦时代的文明交流 C.贵族政治的等级色彩 D.礼乐文明的辉煌灿烂 2.下图为西汉盐官、官铁的分布图,这说明西汉时期 A.盐铁业得到迅速发展 B.地区间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C.南方盐铁资源较匮乏 D.中央对南方控制力度较弱 3.南北朝时期,山东琅邪颜氏后裔、衣冠南渡的士族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大量引用“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又推崇“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饮食”等养生方法,认“因果轮回、善恶相报”学说。这体现了 A.佛教思想的本土化发展 B.政府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C.儒释道融合的时代趋势 D.南迁士族坚守传统文化 4.下表是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据此可以推测,敦煌地区 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 户籍年代 均田户数 受足户数 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 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 1 0 101.0 69.0 武则天时期 4 0 143.5 102.0 玄宗时期 32 2 148.7 106.6 代宗时期 11 2 149.3 89.8 A.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B.战乱频繁导致受田不足 C.人地矛盾较为突出 D.农业生产关系有待调整 5.北宋士大夫如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人才华横溢,同时也都在政界大展身手。他们把自己当做文化主体和道德主体,还自觉地把自己视为政治主体,以天下为己任。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A.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 B.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C.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D.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6.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首次采用西方现代测绘技术绘制完成的《皇舆全览图》(下图),较为全面、准确的记录中国东北、西北和青藏高原等广大边疆地区。《皇舆全览图》的绘制 A.表明中国传统地理学转型完成 B.服务于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署 C.凸显清廷近代主权意识的萌发 D.反映清朝强化疆域管控的战略意图 7.票号是由山西商人首创的专门从事异地汇兑的金融机构,初期经营业务以内陆商埠为重心。同治元年(1862年),清政府放弃严禁交商汇兑京饷的规定,允许山西票号经营具有代理国库性质的官款业务。对此举措解释合理的是 A.山西经济地位的举足轻重 B.近代财政体制改革的开展 C.局势动荡致国家财政窘迫 D.官督商办模式的开创实施 8.清末司法改革之前,不少官员形成了较为明确的“中外通行”修律思想。1902年,清政府启动修订律法程序,明确宣布推行“中外通行”方针,并提出:“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这一变化折射出这一时期 A.清廷彻底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B.清朝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C.地方势力威胁清朝中央集权 D.中枢决策机制体制异化 9.中国共产党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实施5年制义务教育,并广泛开办夜校、业余补习学校、识字班,运用墙报、戏剧、报刊等形式向民众普及教育。课程设定除常识、文化课外,还有体操、劳动实习、基本军事能力训练等。党在鄂湘赣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措施 A.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的政权 B.适应了抗日战争的形势需要 C.兼具人民性和革命性的特征 D.有效提高了民众的文化水平 10.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该文物见证了 图中文字:上海市装订生产合作社(上面文字)股金证(中间文字)1954年12月18日(下面时间)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的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11.1994年,我国实行外汇体制改革,取消了双重汇率制度,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央银行设定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