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385563

初中八下语文24《石壕吏》教学设计

日期:2025-01-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171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初中,八下,语文,石壕吏,教学设计
  • cover
初中八下语文《石壕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感受诗中记叙的现实,体会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2.体会诗人悲天悯人的反思和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的现实主义。 难点:体悟诗人悲天悯人的反思和情怀。 教 学 过 程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跟随我们的旧识诗人杜甫,走进一个叫石壕的小村庄,与他一起借宿在一位老妇人家中,重现《石壕吏》这首诗歌所写之事。 初读感知 朗读诗歌,用一句话概括诗歌所写的事情。 预设:石壕的差吏乘夜到老妇家捉人服役。 追问:捉什么样的人? 预设:年轻力壮的男子。 追问:捉到了吗?为什么? 预设:没有。因为这户人家“三男邺城戍”,三个儿子都已经被征走去防守邺城了。他们通过什么来和家里联系呢?书信。 学习任务一:来信内容 杜甫曾在《春望》中写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书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可是非常珍贵。今天我们在这首诗里也能看到一封信:“一男附书至”。这封书信里会写些什么内容呢?请你调动想象,撰写来信内容。 ①二男新战死。告知家中兄弟们亡故的噩耗, ②邺城戍,而注释中可以看出这首诗写于759年,唐军收复邺城失败,全线崩溃,局势动荡。这个儿子现在在沦陷的地方守城,这是一封劝慰家人的信。 ③挂念亲人:老翁、老妇、孙母(是嫂子或弟媳)和家里的新生儿,希望保重,期待团聚…… 我们来看看这些我们已经学过的诗句: 链接资料:回顾旧知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当时的社会正遭受着安史之乱,唐军和叛军争斗不休,战争惨烈、无情,可以随意剥夺人的生命。从来信里我们能看见一个熟悉的征人形象。战争让他苦思家乡,战争让他失去亲人,战争让他身陷囹圄。诗人借这一封来信便折射出现实战争的残酷。(板书) 学习任务二:代笔去信 天明了,在杜甫与老翁分别之际,老翁请求杜甫这个读书人代笔给儿子写封信,以道明家中近况。请你根据诗歌内容,以老翁的口吻撰写一封家信。 预设: ①有差吏晚上又来捉人了,我一听见又立马越墙跑了。(明确:“逾”是翻过、越过,说明动作敏捷、娴熟,捉人强征的事情不是第一次了。如果说爬墙,可以追问“逾”和“———之间的区别。“走”是逃跑)———强制征兵 追问1:如果我是收到信的儿子,我会疑惑,为什么老父亲你要翻墙逃跑呀?征兵是有制度的,而且你已经年纪大了呀! 资料链接: 《木兰诗》: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按唐代兵制,最初定男子十六岁为“中男”,二十一岁为“丁”;“丁”,要被征入伍。到天宝初年,情况尚安定,便改为十八岁为“中男”,二十二岁为“丁”。 杜甫《新安吏》:“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预设:说明安史之乱期间,唐朝兵源不够,为了堵住叛军威胁长安的缺口,唐朝便不顾一切,四处抓人补充兵源,连中男也得入伍,连老翁都要抓。 追问2:即使要扩征,为何差吏要晚上找上门来,还来捉人? 预设:附近已无兵可征,只能去抓人来充数!战场上刀枪无眼,生死难定,谁也不想丢命呀,我现在是家里的惟一支撑,更不能离开啊!差吏白天已抓不到人,只好趁晚上在家的时候,突击“捉人”。 评价:真是混乱、动荡不安的现实社会啊! ②可怜你母亲一人来应对这凶狠的差吏呀!后来听儿媳说,他句句紧逼要人,丝毫不顾及你母亲的乞求。———差吏凶狠 ③如今你们兄弟三人只剩下你一个,我与你母亲已经年老体衰,干不了几年活啦!你兄弟的孩子还太小,若不是有他,定要叫他母亲改嫁啊,不必在我家受苦啊!你必须得保重自己呀!期待我们团聚的那一天。———年老力微,幼儿寡母 ④这次捉人的差吏实在不近人情,竟然要捉走衣不蔽体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