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高三开学验收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1.西周初期,“王家”指周王个人的家庭(排除那些已建立宗族的周王兄弟)及维持其财产的 管理系统,与“王朝国家”(指中央政府官员体制)均代表周王进行运作。西周后期,“王家”与 “王朝国家”分离,“王朝国家”逐渐获得“自我决定的运行体系的特点”。这一变化() A. 反映出集权体制下的局部调整 B. 推动了周王朝的官僚化进程 C. 淡化了权力分配与血缘的关系 D. 表明人文精神促进理性行政 2.秦汉时期,我国的县级政区有县、邑、道及侯国四种类型,其中“道”是设在边地少数民族 聚居区的政区。汉代的道集中在西北和西部诸郡,即“有蛮夷曰道”。据此可知() A. 中央集权制具有多民族政权的性质 B. 古代各级行政区域单位变更频繁 C. 道作为基层政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 秦汉的道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3. 公元443年,太武帝以“阴阳有往复,四时有代谢”为由,下诏让鲜卑功臣“以爵归第”,并 “更举贤俊,以备百官”。崔浩为冀州大中正,“荐冀、定、相、幽、并五州之士数十人,各起 家郡守”。这些做法() A. 激化了民族间的矛盾 B. 强化了鲜卑贵族的势力 C. 有利于政权的封建化 D.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4.下图为汉代选官辟除制度(汉代高级官员任用属官的制度)组织结构示意图。对此解释合 理的是,该制度() A. 实行自下而上的选拔程序 B. 有利于发挥所属官吏积极作用 C. 成为底层民众上升主渠道 D. 重点考查被举者乡里舆论评价 5. 曹魏西晋时期,高昌置戊己校尉,受中原政权设置的西域长史节制。前凉政权于公元327 年置高昌郡,下设县乡里。后继的前秦等政权亦将高昌作为属郡,委派当地大姓为太守进行 管理。据此可推断,魏晋南北朝时期() A. 高昌是丝路贸易的重要节点 B. 政权更迭打破原有民族布局 C. 经略西北为后世大一统奠基 D. 高昌地区逐渐盛行门阀制度 6.唐律规定:“凡内附后所生子,即同百姓,不得为蕃户也。”依此,蕃将的范围限定为初次进 入唐朝中央的蕃族将领,而蕃族后裔在编户入籍时则视同唐人。他们在后续的科举考试与官 职授予方面,已经与中原本土人士“无差”。这反映出唐代() A. 科举考试扩大统治基础 B. 文化认同促进法律革新 C. 蕃汉往来增进文明互鉴 D. 民族交融促进制度变革 7. 北宋在设计中央官制时,将行政事务和军政事务分别归属中书门下与枢密院管理,两部长 官皆由文官担任。南宋时期虽仍然设置两套衙署,但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枢密使的情况越发 常见。这侧面反映出南宋相较于北宋() A. 边疆形势较为紧张 B. 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C. 重文轻武观念加深 D. 地方行政效率显著提升 8.宋时,乡绅吕大钧撰写《吕氏乡约》,于官治外另立乡民自律约文,具有乡民公约的意味。明 时,明太祖“命户部下令天下民,每乡里各置木铎一,内选年老及替者,每月六次持铎徇于道 路”,即为《六谕》,这也成为明朝基层教化的总纲。这一变化使明代() A. 乡约与法律正式合流 B. 基层治理效果日益凸显 C. 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 D. 道德法律教化功能趋同 9.宋初颁布的《宋刑统》篇目结构和基本内容沿袭唐律,但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条款比《唐 律疏议》明显增加,如《杂律》中规定了质举财务的取息标准、契约的法律效力等。这反映 出 宋 代 ( ) A. 租佃关系日益普遍 B. 民事法律成就突出 C. 商品经济取得发展 D. 过度强化中央集权 10.吉林金代早期女真贵族墓前发现有石雕文臣武将、石虎石羊,黑龙江金代女真人墓群出 土有中原的丝织品和瓷器,河北发现的金人墓葬形制与辽墓有相似之处,甘肃发现有西夏纪年的汉人火葬墓。这些现象表明() A. 女真有自己墓葬习俗 B. 女真葬俗受宋人影响 C. 金人葬俗受辽人影响 D. 各民族文化交流广泛 11. 明朝初期,以十五布政司分治天下。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