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多分支判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2022年电子工业-出卷网-出版的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本节课分为三个活动:“认识分支控制结构”“构成三角形条件的多分支判断”“图形化编程及验证”三部分内容组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逐步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升信息社会责任,综合提升信息素养。 教学目标及核心素养指向 1、认识并了解算法的分支控制结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 2、了解如何构成三角形条件的多分支判断(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3、根据课本指引的过程,学会如何进行图形化编程及验证(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并了解算法的分支控制结构 了解如何构成三角形条件的多分支判断 设计原因:了解算法的分支控制结构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知识点的渗透需要作为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 根据课本指引的过程,学会如何进行图形化编程及验证 设计原因:能实现如何进行图形化编程及验证在操作上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所以此部分对学生来说难度较高,应作为难点内容。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引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多种选择的情况,例如,慧慧要根据天气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上学:晴天慧慧自己步行上学,雨天妈妈开车送慧慧上学。 在算法中,也经常会遇到要进行选择的情况,要通过判断特定的条件,选择不同的执行方向。 本节,我们以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来学习这种根据条件做出判断再决定执行方向的算法控制结构。 学生听教师引导生活中的案例,学生讨论,回答提问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对算法分支控制结构的学习兴趣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新知讲授(3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1:认识分支控制结构 知识讲解 分支控制结构(简称分支结构)也叫选择结构,表示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特定的条件选择多个分支中的某个分支执行。分支(选择结构有单分支、双分支和多分支三种情况。 冬季的早上,慧慧上学前在穿好普通外衣后都要查看一下天气情况,如果发现降温了,就把普通外衣换成羽绒服外衣,然后出门上学这个算法中包含的分支控制结构是单分支结构,它的流程图如图 2.2.1所示。 执行单分支结构时,先判断条件是否成立:如果条件成立,则执行某项操作,然后执行后续的操作;如果条件不成立,则直接执行后续的操作。 上述情况也可以用另外的方式实现:慧慧在上学前查看一下天气情况,如果发现降温了,就穿羽绒服外衣;如果发现没降温,就穿通外衣。穿好外衣后,再出门上学。这个算法中包含的分支控制结构是双分支结构,它的流程图如图 2.2.2所示。 执行双分支结构时,先判断条件是否成立:如果条件成立,则执行某项操作,然后执行后续的操作;如果条件不成立,则执行另外一项操作,然后执行后续的操作。 双分支结构是典型的分支结构,图2.2.3所示的两个流程图都可以用来表示双分支结构。 在双分支结构入口处 A 有一个判断条件,如果满足条件(即条件成立,用“是”表示),则执行处理步骤1,否则执行处理步骤2。在两个分支中只能选择一个并且必须选择一个执行,但不论选择哪个,最后都到达双分支结构的出口 B。 活动2:构成三角形条件的多分支判断 知识讲解 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条件为:任意两条线段长度之和都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也就是说,三条线段如果能构成三角形,必须同时满足如图 2.2.5 所示的三个条件。 如图 2.2.5 所示,构成三角形的条件中要求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我们通常使用连接词将条件相连。例如,把构成三角形的条件表示为a+b>c 并且 a+c>b 并且 c+b>a 这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