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76526

第17课《猫》课件

日期:2024-11-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49033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7课,课件
  • cover
(课件网) 16 猫 郑振铎 1、了解“我”家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的结构。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目标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1958年10月17日他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翌日因飞机失事遇难殉职。 他的主要著作有《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 作者简介 本文写于1925年。20世纪20年代,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猫》正是在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 背景介绍 虐待 冤枉 一缕 污涩 怂恿 蜷伏 惩戒 怅然 nüè yuānwang lǚ sè sǒngyǒng quán chéng chàng 读准字音 虐待:指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某些人或某些事物。 怂恿: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悲楚:悲伤凄楚,悲苦。 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畏罪潜逃:犯罪后害怕受制裁而逃走。畏罪:犯了罪怕受制裁。 妄下断语:胡乱说出断定的话;随便地下结论。 积累词语 2、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初读感知 1、文章写了什么事?这些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请用一句话概括。 文章讲述了“我”家里三次养猫的经历,表达了“我”的伤感与遗憾之情。 第一部分(1--2):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第二部分(3--14):写养第二只猫的经过。 第三部分(15--34):写养第三只猫的经过。 1、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默读课文,用横线勾画写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的语句,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表格。(同思考探究第一题) 再读课文 2、结合表格内容,从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方面对三只猫进行比较,概括它们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外形 性情 在家中的地位 结局 从舅舅家要来的 流浪猫 浑身黄色 毛色花白,不好看。很瘦,毛被烧脱好几块,更难看。 很活泼 更有趣,更活泼 不活泼,忧郁,懒惰。 很受喜爱 (为它买铜铃、称呼为“小侣”) 更受喜爱(对它的亡失都不太高兴,觉得它是亲爱的同伴) 若有若无,都不喜欢它,不大注意它。 亡失 死亡 从隔壁要来的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病死 “我”思想情感上的变化: 一缕酸辛———怅然、愤恨———更难过得多 2、结合表格内容,从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方面对三只猫进行比较,概括它们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相似:三只猫的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不同:第一只猫和第二只猫因为是要来的,自然显得珍贵,外形好看,性情活泼可爱,在家中备受喜爱,结局不是病死就是丢失,都是外因所致。而第三只猫是捡来的,自然没人拿它当回事,外形难看甚至令人讨厌,性情忧郁懒惰,遭受冷待,结局是被冤枉后忽然死去。它们的特点、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 文中写三只猫的文段都有明显的结束标志,请用波浪线勾画相关语句,并说说它们在结构上的作用。 析读课文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作用:表现第一只猫的死让我们难过,但不至于太伤心,也为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作用:表现第二只猫的丢失让我们非常伤心,较第一只猫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有总结上文的作用。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作用:“永不”表明作者态度的决绝,比前面的伤心程度更深,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再读课文15-34段,想一想,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亡死要难过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