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16我的叔叔于勒 教案 教学目标 1.人物探究,掌握菲利普、于勒、若瑟夫的人物形象。 2.理解资本主义金钱至上思想对人性的扭曲和泯灭。 教学重点 人物探究,掌握菲利普、于勒、若瑟夫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资本主义金钱至上思想对人性的扭曲和泯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访人生百态,看世情冷暖。这里是《人生百态》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天上北斗。《我的叔叔于勒》是从谁的角度叙述故事的?也就是小说中的“我”叫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预设:若瑟夫。 A、母亲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B、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中的叙述者,一起分享一下在他成长中遇到的人与事。有请若瑟夫———。 二、往事回忆 若瑟夫,你好!通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我们知道了在你的童年时期,你们一家与于勒之间发生了一段曲折离奇的故事,你能为我们分享一下你的经历吗? 1、梳理情节。依据下面的提示,从不同的角度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A、故事情节的角度: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B、事理逻辑的角度:原因———结果 C、心里变化的角度:期待———破灭 D、写作技巧的角度:悬念———结局 2、分作合作,每组完成其中的一项任务,推举一名学生展示。 预设: 若瑟夫的经历: “我”的叔叔于勒当初不仅挥霍尽自己应得的财产,还大大占用了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遗产,父亲只好打发于勒到美洲去了。没想到于勒竟发了财,而且来信说要赔偿父亲的损失,于是贫困中的“我们”一家日夜盼望于勒归来,二姐还借此促成了婚事。在一家人去哲尔赛岛旅游时,在船上偶然遇到了沦为穷水手的于勒。大家的希望变为失望,母亲大骂于勒,最后“我们”远远地躲开了于勒。 小说的故事情节: 情节: 盼望于勒———发展———夸赞于勒———偶遇于勒———躲避于勒。 逻辑: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 心里: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于勒成了穷光蛋,希望破灭了。 技巧: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设置悬念)———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不料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失望怨恨而归。 三、人生百态 若瑟夫,你好!在《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中,你曾这样深情地称呼于勒:“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你能说说,默念你的叔叔时,为什么有着不同的称呼吗? 阅读小说:“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完成若瑟夫眼中的于勒形象分析。 (1)“我的叔叔”的形象分析: 外貌: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穷困) 侧面: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自食其力) (2)“父亲的弟弟”的形象分析:称呼:“小子”;“家伙”;“流氓”;“贼”;“讨饭的”。(失望、厌恶) (3)“我的亲叔叔”的形象分析: 外貌: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穷苦) 语言: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有礼) 预设:“我的叔叔”是若瑟夫实际看到的客观形象;“父亲的弟弟”是若瑟夫看到的菲利普夫妇心中的于勒形象;“我的亲叔叔”是若瑟夫内心中的于勒形象。在若瑟夫的眼里,他的叔叔虽然穷困不堪,却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一个珍惜金钱的人,一个自立的人。 四、人情冷暖 话题一:若瑟夫,在小说中,菲利普夫妇经历了一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