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93347

12.1 全等三角形 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11-24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3548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2.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格式,人教
  • cover
课题名称:12.1 全等三角形 学科年级: 八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新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的第一节.这是全章的开篇,也是全等条件的基础.它是继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及三角形有关知识之后出现的.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他图形知识打好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抓联系、促迁移的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景,形成概念 ,再通过平移、翻折、旋转说明变换前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及其性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 通过实例理解全等形的概念和特征,并能识别图形的全等.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能正确地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3.能运用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通过两个重合的三角形变换其中一个的位置,使它们呈现各种不同位置的活动,让学生从中了解并体会图形变换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动态的研究几何图形的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过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并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说理,已初步具有对简单图形的分析和辨识能力,但八年级的学生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的时期.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将充分利用动画演示,来揭示图形的平移、翻折和旋转等变换过程,以便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进而达到对全等三角形的理性认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原则,博采启发教学法、引探教学法、讲授教学法等诸多方法之长,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和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努力做到教与学的最优组合.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难点: 理解全等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对应关系.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情境:1.展现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录像片断。片断1:图案.片断2:教科书第31页的4幅图案. 1.学生讨论: (1)从上面的片断中你有什么感受 (2)你能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类似例子吗 丰富的图形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它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全等图形. 建立模型:观察下列图案,指出这些图案中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这些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问题: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实际例子吗? 通过构图,为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奠定基础. 解析、应用与拓广:1.学生用半透明的纸描绘下图中左边的△ABC,然后按要求在三个图中依次操作.体验“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结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2.介绍对应边、对应角以及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符号表示、读法、写法。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全等时,点A和点D,点B和点E,点C和点F是对应顶点,记作3.总结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渗透全等变换的思想.4.思考:如上图,,对应边有什么关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