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1714307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共37张PPT)
日期:2024-11-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104697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张
18课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课件
,
37张
,
PPT
(
课件网
)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先生在民国时期所著的一篇驳论文,最早于1934年刊发,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鲁迅 创作背景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沦陷,但中国国民党的官僚政客和社会“名人”等,却在北京等地多次举行“法会”,祈祷“解救国难”。1934年8月27日,当时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散布“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的失败主义论调。 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主要是为了反驳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错误论调,鼓舞当时的民族自信心。 01 02 03 04 了解本文背景,理解积累相关词语、格言。 理解文章批驳的观点,把握作者的观点。 掌握分析文章中论据和论证方式的方法。 结合写作背景,理解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 学习目标 文体知识———驳论文 知识储备 议论文 立论文 驳论文 直接表达作者对某一论述对象所持见解、主张和态度的议论文; 定义: 特点: 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 使用充足的论据; 论证过程需要合乎逻辑; 用正确的观点披露或驳斥错误的观点,从而进一步阐明和确立正确的观点。 定义: 特点: 明确对方观点的错误之处;驳对方的论点、论据或论证 ;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并加以论证 第一部分 全文朗读,整体感知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词语积累 根据预习任务,阅读下面重点字词的读音,注意字词的正确写法。 字词过关 玄虚 xuán 渺茫 miǎo 脊梁 jǐ 省悟 xǐng 诬蔑 wū miè 搽 chá 脂粉 zhī 诓骗 kuāng 词语积累 字词过关 根据预习任务,借助字典和相关工具,结合语境思考词语的含义。 怀古伤今 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 埋头苦干 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舍身求法 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 地大物博 是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词语积累 字词过关 根据预习任务,借助字典和相关工具,结合语境思考词语的含义。 前仆后继 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 自欺欺人 指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常用以不肯面对事实。 不足为据 不能作为依据。 为民请命 替老百姓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要求: (1)认真体会文章的节奏,标记段落序号。 (2)听完音频后,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体会作者情绪。 (4)体会文章大意,划分文章层次。 全文朗读 内容过关 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又是什么? 批驳的观点 正面的观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内容过关 整体感知 (2)文章中说“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作者是如何反驳这一观点的。 开头始于现实,摆出对方论据,引出对方论点(1、2段) 承认对方的论据是事实,但推不出他们的结论(3—5段) “两年以前……“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中国人失掉了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但这并不能得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结论。 内容过关 整体感知 (2)文章中说“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作者是如何反驳这一观点的。 举古今事例,明确树立自己观点,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6-8) 论点: 论据: 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第六单元 整本书阅读《西游记》课件+教案(2024-11-13)
第三单元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课件+教案(2024-11-13)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 《峨眉山月歌 》《江南逢李龟年》课件+教案(2024-11-13)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教案(2024-11-13)
第24课《卖炭翁》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24-11-13)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