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阶段性检测 参考答案 pán bì (2分) A 捆缚 (选项+改正共2分,单写一个缚也给分) 运用陌生化手法/比喻手法,写“我们”如古老的山峰抖掉白霜,生动形象地表现人们熬过霜雪覆盖的冬季,表现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重新焕发生机的状态。(3分) 示例一:选择A项,黑色的底边,象征所处环境的污浊,昏暗,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仍然抬头望着天边的星光,这代表人们对希望、救赎自由的渴望,也充满对未来的想象。示例二:选择B项,黑色夹杂黄色的背景,代表黑夜中弥漫黄色的雾,象征一片荒芜沉闷的世界,地上的岩石荆棘则代表生活的艰辛,但生活其中的人们始终没有放弃希望,脚印一步步向前寻找希望和方向。(诗句内容+人生方向各两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分)示例1:我觉得更适合放在“哲里有思”这个栏目中。选文围绕隐身草,介绍寻找隐身草的故事与传说,讲述了“我”曾经追逐隐身草的故事。放入“哲里有思”,引发听众关于“人生过程中是否该追逐奇思”的一些思考。 示例2:我觉得更适合放在“心灵驿站”这个栏目。选文主要讲述了“我”小时候痴迷隐身草,并执着寻找的美好往事,以此引发关于“奇思"的感慨。青少年的我们,总是会有一些奇思妙想,我们是否该追寻?我们又该怎么追寻呢?放入“心灵驿站”,可为听众答疑解惑。 示例3:我觉得更适合放在“自然探秘”这个栏目。选文围绕隐身草,介绍寻找隐身草的故事与传说,讲述了“我”曾经追逐隐身草的故事。放入“自然探秘”,可以让听众对隐身草的有一定的了解。 7.(1)(4分)示例1:我觉得有必要。首先引用《淮南子》的故事,是为下文讲述“我”小时候寻找隐身草做铺垫;引用《笑赞》中“一叶障目”和王明的故事,可引发听众对“奇思”是否该追逐的一些思考,可见这些引用可在文章中起到推动故事情节,突出主旨的作用。其次,这些取自中华传统的传说和故事,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给文章增添意蕴,同时激发听众的阅读兴趣。 示例2:我觉得没有必要。广播稿受时间限制,文字尽量言简意赅。删除引用部分,对文章主要内容没有太大影响。 (2)(2分)示例:驼背爷爷,一位身姿佝偻,却温暖善良、慈祥和蔼,有呵护孩子奇思梦想之心的乡邻老人。 (3)(2分)D 8.(3分)“记住”重音轻读,强调后面所说之重要:语速整体缓慢,郑重的语气,声音轻柔,渲染出寻找隐身草的神秘之感。 9.(10分)示例1:我认为少年该追寻“隐身草”。胡松涛笔下的“隐身草”神奇又神秘,成为一群乡村少年追寻的梦想,尽管没有人能找到。追寻“隐身草”,这样的奇思看上去好像虚无缥缈,毫无意义,但它又何尝不是我们美好生活的期盼。陶渊明的奇思,为我们创造了一片世外桃源;莱特兄弟天马行空般的想象,造就了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正是因为有了探月工程师飞天梦,才把上九天揽明月变为了现实。少年应心怀奇思,以此为梦,打破桎梏,方能开创新天地。 示例2:我不认为少年该追寻“隐身草”。“隐身草”只是一个传说,却成为一群乡村少年追寻的梦想。少年的我们可以异想天开,可以奇思妙想,但梦想不应该建立在虚幻之上。脱离现实,一切只是空想。焦耳一心想创造永动机,但这种假设本身就违背了物理学上的质量守恒定律,因此单独从发明永动机的目的而言,这是无意义的。正值青春的我们,不可沉溺于不切实际的梦想,应脚踏实地,走好当下。 10.(4分)(1)宋词里弥漫着许多“意难平”的原因 (2)情感上的“意难平” (3)不只是愤懑,而是走向了旷达(4)不只是小我,而是走向了家国的大情怀(意对即可) 1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