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慰”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唤起同理心,能设身处地地想被安慰者的心情。 2.通过角色扮演,学会使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 3.能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优化安慰效果。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角色扮演,学会使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 2.能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优化安慰效果。 【教学流程】 一、视频导入,感知安慰 1.播放动画,初步感知安慰。 2.对话交流,明确主要内容。 (1)交流:动画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重点内容:故事中的哪些情节让你印象深刻? 预设1:女孩很理解男孩的心情,说话很温柔。 预设2:女孩提起很多开心的事,让男孩快乐起来。 预设3:女孩能替他人着想,并且很有耐心。 3.教师总结,明确学习任务。 女孩安抚、宽慰男孩,慢慢让他放下悲伤、感到快乐的过程,我们就把它叫作—安慰。安慰他人在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如何安慰别人。 热身游戏,采撷安慰语言 1.游戏:好句一箩筐。 (1)相信同学们都有安慰他人的经历,哪些语句可能会出现在安慰的情景中呢?小组派代表从箩筐里选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预设:贴在黑板上的磁卡有:“不要难过了”“会好起来的”“老师不会批评你的”等。剩下的磁卡有:“还是这样做比较好”“可以给我讲一下这道题吗”等。 (2)讨论:想一想,你选择的磁卡可能会出现在什么情况下,给大家讲一讲吧。 (3)区分语境:还有很多落选的磁卡,是不是也可以出现在安慰的语境中呢? 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发现剩下的磁卡可能会出现在劝告或者请教的语境中,而不是安慰。 2.游戏:慧眼寻奇。 (1)除了自己的巧嘴能安慰他人,自己的表情和动作也能发挥巨大作用。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图片,选出你认为适合出现在安慰情景中的表情或者动作。 (2)屏幕出示图片,学生选择。 三、教师入戏,练习安慰方法 1.换位思考,唤起同理心。 老师最近也遇到了不开心的事:周末,我给妈妈打电话,这才知道妈妈已经生病一周了。我离她很远,不能回去照顾她,心里很难受。你们知道当时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吗? 预设1:如果我能在妈妈身边就好了,就能照顾妈妈了。 预设2:我怎么等到周末才打电话呢?要是每天都打电,就不会这么久才知道了。 你们都走进了老师的内心。安慰他人,首先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才能把话说到对方心里。 2.自主思考,组织安慰语言。 (1)大家都猜到老师的想法了,那该如何安慰老师呢? (2)请学生说说自己想对老师说的话。 3.互助思考,优化组内成果。 (1)分组讨论。 (2)小组汇报。教师逐一点评。 预设1:老师,你不要难过了。 你的妈妈不会怪你的,她的病已经快好了,你就不要担心了。 师反馈:谢谢你,但我不能常回家,想到妈妈生病没人照顾,我更难过了。 预设2:老师,您别难过了。您的妈妈一定会理解的,您平常工作那么忙,是为国家做贡献,她会很欣慰的。以后多往家里打电话,放假了多陪陪她就好了。 (3)总结分析。 ①引导学生对比两次安慰的共同点:首先,安慰他人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其次,要引导他人往好的方面想。再次,安慰他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使用恰当的语言和语气。 ②引导学生对比两次安慰的不同点:第二个安慰的效果会更好。因为不仅可以让被安慰者对当前的情况释怀,还可以给他一些合理的建议。 总结分析,梳理交际技巧。 将总结并运用到的安慰技巧梳理成表格: 安慰的技巧 1 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 2 引导他人往好的方面想。 3 使用恰当的语言和语气。 4 给他人一些合理的建议。 5 使用恰当的表情和动作。 四、角色扮演,运用安慰技巧 1.分析教材文本。 几个同学遇到了各不相同的困难,仔细读一读,想一想,该如何安慰他们。 2.选择情景,分配角色演练。 小组任选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