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728260

七上17猫 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4-11-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179203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七上,课件,2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7. 猫 郑振铎 走近作者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8日),字西谛,笔名有郭源新、落雪、ct、西谛 等,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1932年,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1949年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 1958年10月18日,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享年60岁。 新课导入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字词积累 指肮脏且不光滑的事物 。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弯曲身体卧着。 污涩: 怅然: 蜷伏: 惩戒: 畏罪潜逃: 妄下断语: 虐待: 怂恿: 通过处罚来警戒。 犯罪后害怕受制裁而逃走。 胡乱地说出断定的话;随便地下结论。 指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某些人或某些事物 。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简要概括全文内容。 “我”得到一只猫,但后来它死了。 得到第二只,但它被路人捉去了。 愧疚于第三只猫它的死。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写作者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默读课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下表。(注意:圈点勾画)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从隔壁要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性情 在家中的地位 结局 很活泼 很受喜爱 病死 从舅舅家要来的 浑身黄色 更有趣,更活泼 很受家人的宠爱 丢失 流浪猫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 不活泼、忧郁懒惰 若有若无,大家不喜欢,不大注意它 死亡 默读感知 默读感知 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 表现了这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难过,但还不至于太伤心,也为后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 表示“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上文的作用,又为下文被动收养流浪猫做了铺垫。 比上一句程度更深,一个“永不”显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放在文章最后,既呼应了开头,又开拓了文意,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第三只猫。这只猫被冤枉并遭受暴打,最终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我”明白自己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死亡让“我”刻骨铭心。 4.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 请从修辞、表现手法、词语、情感等角度品析下列语句。 思考语言 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猫比作“带着泥土的白雪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猫的外貌和嬉戏玩耍的情态,突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动词“滚来滚去”用得准确,与白雪球相照应,更显出猫的活泼可爱。 2、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抒情:直接抒发愉悦之情,“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说明作者花费时间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